第十一章 瓜分东北欧的阴谋
,希特勒命驻挪威公使勃劳耶数次与挪威国王哈康七世交涉,要求像丹麦那样停止抵抗,都被国王和他的政府所拒绝。他们联合英法登陆部队同德军继续作战。
英国人根本没想到德国会抢先在挪威来这么一手,在最初的沮丧过去后,开始在挪威同德国展开争夺。德国海军占领纳尔维克港24小时后,英国皇家海军的一支舰队冲入港内重创德军舰队,德舰队司令邦迪少将被击毙。两天后,英国另一支舰队赶来增援,全歼了残余德国军舰。狄特尔率领的德军陆地部队已退进山里。4月20日,1个英国旅和3个法国营在特隆赫姆东北80英里登陆,另一个旅在西南100英里登陆,对该港形成南北夹击态势,但遭戈林一手创建的强大的德国空军夜以继日的轰炸,其前进基地遭到严重破坏,补给品和增援部队的登陆也受到严重阻碍,无法按计划向特隆赫姆进攻。4月21日,英、德两军在利勒哈默尔首次交战,德军凭借掌握制空权的优势,攻陷利勒哈默尔,迫使英、挪军队向昂达耳斯内斯做远距离撤退。4月29日,挪威国王和政府人员在莫尔德仓皇乘英国巡洋舰“格拉斯哥号”到达北极圈上的特罗姆索,5月1日在该地建立临时首都。
5月28日,一支由法国、波兰、挪威军队组成的2.5万人的联军将一小撮德军赶出了纳尔维克,德国的命脉——铁矿砂通道似乎被彻底卡住了,看来希特勒在挪威算是白忙了一场。但就在此时,德军在西线发起了强大的攻势,英、法、比军队在比利时境内面临全军覆没的危机,于是联军急急忙忙放弃纳尔维克,从海上撤走。坚守在瑞典边境附近山区的德军狄特尔部队,于6月8日重新占领了这个港口,4天后,狄特尔接受了卢格上校残余部队的投降,后者曾领导挪威部队进行了英勇的抵抗。6月7日,挪威王室和政府人员从特罗姆索乘英国巡洋舰“德文郡号”去伦敦,开始了五年的流亡生活。
从军事上看,挪威战役具有深远的意义,英国人的失败固然有其行动迟缓的因素,但主要还是没有真正意识到制空权的时代已悄悄地降临,没有认清制空权是现代制海权的前提。从这个基本错误出发,他们在挪威作战时,步兵没有空军掩护,缺乏高射炮,而从挪威机场起飞的德国空军则对英国舰只、港口基地实施不断地轰炸,炸沉了装有大炮的英国运输舰,导致陆地上英军只得用步枪和机关枪同德军的大炮和轻型坦克对抗。所以挪威战役可以看成是:信仰海权的英国人败在了信仰制空权的德国人的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