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了提前剧透的未来宰相,张士逊这会儿的心情却一点也不美妙。
尤其是感受到从四面八方投来的或真或假的异样目光时。
虽然事情还没发生未知详情,但他想说他会在未来提出议和必然是有着全盘的考量,其中缘由定是为了大局着想,绝非是因为胆小怯战。
然而现实是,官家最终非但没有采纳他们的意见,并且大宋还打赢了西夏,不然这一节也不会成为官家的武功被天幕着重讲解。
如此,他纵使有再多的理由,说出来也不过是徒增笑话。
在场与他抱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一时间大家都缄口不言。
果然,天幕接下来的讲述印证了他们的猜测。
【宋仁宗在当时主和派占据大半朝堂的情况下,一力压下了所有反对出兵的声音,任用狄青为主帅,决意出兵。
并在此后的对夏战争中,给予了前线军队最大物资支持与作战权限,甚至没有派遣任何一个文官去担任监军。
可以说是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一点体现的淋漓尽致。】
【有言道:君以国事待我,我必以国事报之。
前线的将士们没有辜负宋仁宗的一片厚望,他们不仅打赢了这场针对西夏的平叛之战,最终更是将这场平叛之战打成了灭国之战,打出了仁宗朝的第一场大胜。】
一众武将听到这里已是热血沸腾到不行。
【而这场自大宋建国以来少有的赫赫武功也成为后来宋仁宗能坚持改革,推行新政的底气所在。】
这点很好理解,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放在古今都是一样的。
作为即将推行新政或即将被新政改革的对象,一干士大夫们听到这里是有喜有忧。
而武将们的想法则要单纯许多。
只要今后官家能重用他们,给他们和文官平起平坐的地位,不用再受这帮子酸儒的鸟气,就是以后要因为新政损失些许利益,他们也是可以接受的。
甚至不少人已经暗暗下定决心,等以后到了官家要推行新政的时候,他们定要第一个站出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