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爱伦·坡的游戏
年,《埃德加·爱伦·坡诗集》出版,坡才从中获得了一些实际收益。他开始感受到,文学创作才是属于自己的领域。

    离开西点军校,爱伦·坡意识到诗歌的受众是非常有限的,于是开始了小说的创作。凭借几篇优秀的短篇小说,爱伦·坡声名鹊起,开始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才华。1835年,他出任里士满《南方文学信使报》的助理编辑,由于业绩突出,很快便升职为编辑——这似乎是爱伦·坡第一次被“所在单位”认可。期间,除了编辑报纸和创作小说,爱伦·坡还解决了自己的终身大事:他和14岁的小表妹弗吉尼亚秘密结婚,可谓特立独行。妻子对他非常体贴,爱伦·坡第一次感觉到了家庭的温暖和生活的富足。然而,天才的两面性注定不能令他平庸。很快,爱伦·坡的酒瘾又让他失去了理性。他经常大醉数日,报纸因此而推迟出版。老板最终忍无可忍,让这位天才卷铺盖走人。

    1838年,爱伦·坡举家迁到费城,在《伯顿绅士杂志》担任编辑工作。随后,杂志几经易主,最终更名为《格雷姆杂志》。1841年,爱伦·坡被新老板看中,在新杂志继续任编辑。记住,1841年,美国费城,《格雷姆杂志》,编辑埃德加·爱伦·坡——好戏开始了。

    纵观爱伦·坡的创作生涯,几乎所有的类型小说,他都一一涉猎过,包括恐怖小说、悬疑小说、心理小说、犯罪小说、科幻小说等等。在每一个领域,爱伦·坡披荆斩棘、开疆拓土,都取得了令人惊异的巨大成就。

    1841年4月,《格雷姆杂志》刊登了爱伦·坡的新作——短篇小说《莫格街凶杀案》。小说讲述了在一间门窗紧锁的阁楼小屋里,一对母女被杀害,现场惨不忍睹。谁是凶手?凶手为什么对现场大量现金视而不见?凶手又是怎么从密闭里逃脱的?警察束手无策,这时,一个奇特的人物登场了……

    值得指出的是,爱伦·坡从来都没有将这篇小说看做什么“侦探小说”。他将此类作品称为“游戏”(近两百年来后人绞尽脑汁,依然无法超越的“游戏”?)。我们之所以将这部作品视为侦探小说的开山之作,主要是因为这是第一篇具有三大基本侦探元素的小说。

    第一,侦探第一次成为了作品的主人公。在《莫格街凶杀案》中,爱伦·坡塑造了史上第一位侦探——法国贵族奥古斯特·杜宾。杜宾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之家,和朋友租住在阴暗的别墅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这个怪异的贵族昼伏夜出,除了怪异的谜题和书籍,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引起他的关注。杜宾头脑敏捷、学识渊博、没有任何情感,冷酷得犹如一架推理机器。即便在说出真相的那一刻,凶手的穷途末路、警方的无地自容、被害者的悲惨命运,都不能令这位侦探的内心荡起一丝波澜。他只在乎逻辑是否严谨。因为只有这样,侦破游戏才显得公平而有趣。后来的侦探都有或多或少的“冷血”基因,这完全是拜祖师爷杜宾所赐。

    爱伦·坡对杜宾这个人物非常钟爱。在后面创作的《玛丽罗杰疑案》和《失窃的信》中,两次安排杜宾作为主人公登场。要知道爱伦·坡的其他作品中的主人公可是从不走穴的。而这种安排,也成为了后来侦探小说的一种固定模式,即同一位侦探在不同的故事中出现的“系列模式”。我们熟悉的福尔摩斯系列、布朗神父系列、神探伽利略系列、御手洗洁系列等经典作品都是如此。

    第二,谜题第一次成为了作品的主题。正如上一节里提到的,早在《圣经》时代,便有种种稀奇古怪的谜题出现。但很明显,这些谜题充其量只是引子和道具,借以展现人物的某种性格、表述作者某种思想,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而在《莫格街凶杀案》中,凶手是谁、怎么做的以及为什么这么做成了终极主题,人物活动和情节安排无不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整篇文章就是一道逻辑思考题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谋杀的魅影简介 >谋杀的魅影目录 > 爱伦·坡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