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线城市的实业家们
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房产的“国八条”,此后很多城市对楼市都实行严控,这让一向一掷千金的温州炒房团无用武之地。
但对于深谙投资之道的温州人来说,一些大城市不能买房了,不意味着中小城市不能买房,不意味着没有投资渠道,他们是不可能让资金闲置不用的。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投资二三线城市,即使依旧投资楼市,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位姓谢的温州商人,早在“国八条”出台之前,就已经在杭州、温州、福建、成都等二三线城市买过房子,还慢慢将资金投入到这些城市的写字楼、商铺中。
为什么谢先生仍旧围绕着房子打转转?他说:“目前来看,这样做还是比较理智的。因为限购令虽然出台了,但对于北京、上海等这些一线城市可能会有影响,中小城市影响力并不是很大。况且,这些地区房价上涨速度相对较慢,国家一时之间不会在这些城市实行限购令,当然就不影响我炒房。”
谢先生这样的解释,让人无法反驳,温州人又借机钻了政策的空子,在国家调控的真空地带继续着自己的投资梦。
与谢先生有相似想法的温州老板有很多。2011年温州新开了一个市场,里面包含将近500个商铺,当天就有几十多位温州老板前来抢购,不到两个小时,所有的商铺都被定完了。这些商铺当然主要不是留着自己做生意用的,投资才是王道。
其实不止投资房产、商铺,在温州商人看来,二三线城市拥有很多商机,拥有很多可投资的项目。
温州资本,只有大约十分之一的滞留在楼市,投资楼市只是温商的其中一个选择。政府会积极引导资金回归事业,温商会发展新兴的产业,如太阳能、风能、节能电器、新农村建设等。
一位王姓温商,看到楼市的萎靡之后,在限购令出台之前,就抛售了手中几套房子,然后用这笔资金跟几个朋友合伙,投资1个多亿,在河南的新乡做起了太阳能生意。
谈起这个投资项目,王先生禁不住眉飞色舞:“我做的是太阳能热水器的制造。我发现,现在的农村人也越来越爱干净,冬天也想学城里人洗澡。但是他们没有城市的暖气,没法经常用到热水,这在冬天是非常要命的,尤其是要过年的时候。现在很多农村的年轻人都是出去打工的,过惯了城市里洗澡方便的生活,过年的时候回家,洗澡就成了一个大问题。我生产的太阳能热水器,主要就是为这些越来越爱干净的农村人准备的。一台热水器也就几千块钱,这对于那些长期在外打工的农村人来说,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
王先生所料不错,我国有8亿多的农民,年轻的打工者几乎占了农村人口的一半,太阳能热水器在农村确实有很大的市场。他的生意设置在河南新乡,这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新乡是一个工业城市,又是一个三线城市,况且河南的劳动力很多,投资这里既保证了劳力市场,又保证了消费市场,可谓一举数得。
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预备的。当我们在苦恼找不到合适的投资项目时,你会发现温商将眼光伸向更偏僻的城市。
田更生,这位三十刚出头的老板,现在已经拥有上亿资产了。他是一家轮胎厂的老板,场地就建在中部的一个小县城里。这一行当然是有利润的,毕竟现在汽车是一种越来越普通的交通工具了。单说他对厂址的选择,他说:“我这种实业,劳动力当然是首要考虑的问题,中部地区人口多,刚好能解决我这个难题。另外,轮胎属于塑料产品,污染相对来说比较大,我选择将厂址建在县城的东南角,这样既可以有效避免污染,而且又方便往外出货。”
王先生和田更生,他们二人的投资有一个共同点:投资二三线城市。投资这些地方的理由也很相似:劳力市场丰富,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