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五章 呜呼!以假乱真专业户
在我国吹牛不犯法,能吹谁不吹。海报贴出去后真有一些青年人四处打听或来公司咨询的,但一听需交一千元学费,热情马上就消退下去了。海报贴出半月后,还没有一个人前来报名。

    其实海报只是许运昌放出去的一个烟幕弹。象这种班开口就要交学费一千元,还不包食宿,明显是狮子开口。有几个求知青年能上得了此学。就在公司的海报在大街上风吹雨打的时候,许运昌的班早已开学。由代发林精心物色的13个“幽灵”聚在一间四壁不透风的小黑屋,象吸血鬼一样在听着许运昌讲授拓印人民币的技术。小屋外,田秀贵象一条狼狗一样,竖着两只耳朵,警惕着周围的动静。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刻,一个罪恶的犯罪团伙在膨胀,毒苗在繁殖。

    一周后的一个夜晚,13条幽灵离开了罪恶的小黑屋,消失在黑夜中。

    第一期开班“四海文化发展公司”共得学费12000元,与此期间共伪造假人民币近三万。

    13条幽灵离开小黑后不到一月时间,就在贵州的13个县市纠合当地不法分子组成了13个造伪团伙。许运昌被这13个团伙成员尊称为“师爷”。

    许运昌招收第一批学徒后,就再也不敢招徒,他决没有想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时间是那样的迅速。那13名学徒到处顶着“师爷”的招牌,自立为王,无所顾及。假币在贵州猖獗已极,引起了公安机关的高度注意。许运昌自感灾祸临头,从此不敢再招学徒。可他无法限制学徒再招学徒的恶性循环。此后,在贵州有多少自号出自“师爷”之门的学徒呢?许运昌也估算不清,至少可以说,他也是“桃李满天下”了。

    13条幽灵一个月时间后就已繁衍成13个肿瘤,并把毒苗迅速扩散到金融市场。

    这一年,贵州省金融市场警报频频,公安机关疲于应付。

    从缴获的假币看,全是出自手工拓印版。

    1991年12月,清镇县公安机关在一次大行动中,发现了许运昌的一学徒开设的一个造伪窝点。现场人赃俱获。连夜审查,从案犯嘴中掏出了许运昌的犯罪恶绩。当晚,许运昌、代发林、田秀贵三个被捉拿归案。第二天,在省公安厅的统一指挥下,全省迅速展开了一场打击造伪活动的大行动。一周内,许运昌的13名徒弟全部被抓获。这一仗全省共缴获假人民币五十多万元,以及一批制造假人民币的工具。

    许运昌等主犯被判决极刑,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下海误入孽海

    ●云游四方流窜造币

    不到30岁,易忠明就已升迁为重庆某实业公司业务主办。这是一家生产五金电器的企业单位。人生未到而立之年,却已事业有成,应该说易忠明是很幸运的。很难想象,这样一位前途光明的青年却因生意场上的一次“转机”,竟然辞去一切奋斗得来的荣誉和地位,却去另起炉灶,干起了造币的个体户,尤其不妙的是,这次“转机”把易忠明的大好前程一次性地转得干干净净。

    易忠明的生意决不同于罩文溪、范金元、许运昌等人。易忠明把作坊摆在城市的闹市区,而他的产品主要在本市的城区行销。由此足可见易忠明胆大妄为,是其它几位专业户所不能相比的。

    1990年春节前,易忠明作为公司的业务主办又一次来到了广州,与某公司签订完一份生意产销合同。易忠明代表的实业公司是一家挂靠某事业单位的中小企业,其生产规模和效率,在重庆的五金行业还小有影响力。易忠明主要负责产品在东南沿海地区的销售。在这些经济发达地区,各种洋货和外来文化思潮猛烈地冲击着这一片上地。易忠明的业务开展得很不顺利,四处推销产品,处处显得低三下四。特别是公司规定的几个有限的公关费,难以敲开大承包商的大门。在广东来的机会多,易忠明的眼界也开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罪恶的黑洞简介 >罪恶的黑洞目录 > 第五章 呜呼!以假乱真专业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