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换约的时候到了
龙半岛的完全割让,这是非常称心如意的事情。为此我训令阁下,要竭力实现这一目标。这块领土总共只有弹丸大,取得它的理由又如此明显,所以这一割让未必能为法国提供借口,使其要求夺取舟山,或者割占中国沿海其他地方。
这样,额尔金已不好再推辞九龙问题了。不过他心中明白,首要的问题并不是九龙问题,也不是换约问题,更不是怕法俄美等国分吃一杯羹问题,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打好对中战争问题,只要用武力把中国打败了,打怕了,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额尔金来到了中国,也把战争的阴云带到了中国。一场战争不可避免地降临了。
6月底,额尔金来到上海,与法国全权大使葛罗、美国公使华约翰、俄国公使伊格那提耶夫聚齐,准备北上武装换约。
咸丰帝奕宁早就接到了英法联军武装换约的消息。英人转给军机处的照会里提出四项条件:
1.对大沽炮台的行动作一种最大的和令人满意的道歉。
2.在北京交换条约批准书,使节们为此得乘本国船只前往天津。
3.《天津条约》须予以完全实行,特别是对于赔偿的支付。
4.对于后来发生事件的赔偿。
奕泞听完军机处的奏报,龙颜大怒。大沽口一仗把英法联军打得落荒而逃,证明我天朝实际上是非常厉害的。不要以为我们的忍让和宽容是好欺,到了一定限度,我们会说出决定性的话的,大沽口一仗就是明证。你们英国人打了败仗,反而比打了胜仗更理直气壮,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气愤的奕拧谕令南方诸省官员和直隶总督,让他们转告各国公使,如果真心换约,就要按要求进京,不要乘坐兵船,只带护从人员,由北塘进京。换约时请仿照美国公使的样子进行换约,不要再横生滋事。
所说美国公使换约一事,是指上次英法联军败逃大沽口后,美国公使并没有随英法联军退去。美国公使华约翰是个狡猾的家伙。他见英法联军战败,便装得非常恭顺的样子照会北京,说美国人和英法不一样,他到中国是为了寻求友谊和平,不是为打仗。因此,他愿意一切按照北京政府的指令,从北塘进入北京。为了证明自己的诚意,他把照会的日期改写为大沽口之战以前即6月24日,说明它们美国并不是因为英法联军战败的缘故才这样照会的,它们美国人的天性就是和平善良的。华约翰的伎俩奏效了。他受到了清政府特殊的礼遇,给他送去了天津特产小站米、鸡鸭鱼肉等等,并着人导引使其由北塘入京。
7月20日,华约翰及随员一行30人离开北塘,乘大车到达北仓,然后乘船到达通州,后改坐大车前往京城早已为他准备好的寓所。华约翰一路上观赏着京津郊野的美丽风景,得意之中不免有些遗憾。他本来坚持要坐轿子的,就是那种达官贵人坐的16抬大轿。在天津时为了进京,他特意让人准备了两顶轿子,一顶绿色,一顶蓝色。他羡慕中国官员坐在轿子上的神态,觉得它代表了一种高贵和优美,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威严。可是,他的这种想法受到了狙击,清朝的官员们告诉他,在北塘那样偏僻的地方,是雇不到他所需要的专业的轿夫。倘若中国官员,也得放弃坐轿的打算。至于说在京城,在天子脚下,尤其是要晋见皇帝,满朝文武进宫后都要步行的,就更没有坐轿的必要了。所以华约翰只得放弃坐轿的念头。
在觐见皇帝之前,按照中国的礼节,使节应该行磕头礼。这使华约翰感到难堪,他坚决拒绝这种礼节,表示他只能采用鞠躬的样式觐见皇帝。双方争执不下。最后华约翰放弃了被皇帝召见的打算,在咸丰帝的准许下,又返回北塘与直隶总督恒福换了约。
咸丰帝想,既然美国公使都能按大清要求换约,你们英国人法国人为什么不能呢?如果你们还要动武,那就来吧,我的爱将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