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行不得也哥哥
到了中国官场所筑的高墙。只不过这堵高墙是柔软的、无形的,既有温度又有弹性的高墙。在这堵墙面前,三位使者彻底失望了。大沽口白河的水面已经结冰,宛如公使们的心情。一年的时光就这样白白流失了。
军舰掉头南下,它们将回到南方躲过冬季,到明年春天再图修约。
两年过去了。公使们在中国一无所获。
所收获的只是愤怒和共同的认知。那就是必须继续使用强权,使用坚船利炮,只有这样才能轰坍那堵令人厌恶的高墙,才能达到修约的目的。
有两件米,成了英法等国向中国诉诸武力的口实。
自从1541年罗马教皇派遣天主教修会耶稣会传教士圣方济各沙勿略东来传教之后,西方各国的传教士便接踵而来,散落在亚洲各国进行传教活动。
圣方济各沙勿略先在日本传教,1552年10月到达中国广东。他是第一个到达中国的西方传教士。沙勿略还没来得及开展活动便因病死在广东海边一处叫上川的小岛上。
意大利籍的传教士利玛窦虽然比沙勿略来得晚,却比沙要幸运得多,他最后终于身穿儒服来到明朝的都城北京,受到了万历帝的召见和礼赠,在宣武门内赐屋居住,所需皆由朝廷供给,每阅四月,颁赐银米,约合每月六至八金盾之数,足敷神甫们需用。
此后,西风渐劲,传教士涌入中国者越来越多。随着列强侵略的炮舰,传教士也扮演起不光彩的角色来。
19世纪50年代,由路易波拿巴统治的法兰西第二帝国在克里木战争结束后,就把视线投向了中国。它们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利用天主教以扩张在华的殖民势力。
传教士马赖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到中国的。马赖是个极不安份的人。据史料讲,他原是距巴黎偏远省份的一个农家子,因为调戏女人被村人驱赶,生活无着,才到外地加入了教会。后来,他被法国扩张的触手所导引,怀着个人野心来到中国。
他是个削英俊的美男子,有着当今法国影星阿兰德龙那样的外貌。他的英俊外表帮了他的忙,很快,他就在广东某地站住了脚,并且吸引了许多贫穷且愚笨的农民们。
1853年的一天,马赖非法潜入广西西林县传教。他仍然获得了成功。他的口才和他的外表一样杰出。西林县因为有了马赖甫,因为有了天主教会,那些以往以皇帝为天,君为臣纲的观念受到了挑战。许多贫民蜂拥而入马赖的教会,其状其态很有些轰轰烈烈。
西林县有个叫阿财的人,家境贫寒,常受大户人家欺负。听了马赖的一席布道,他觉得天主离他很近,天主不论穷富。天主并没有因他是穷人就拒绝他。他很感动。感动之余,他决定把一切献给主。他把自己的房产和土地全部捐给了天主教,因此他得到了马赖的信任,委任他为当地教会的头目。
阿财是个天性顽劣的人,随着教会会徒的骤然膨胀,他的劣性也开始显现。大户人家之所以欺侮他,看起来也不是没有原由的。阿财同村一条街上有个大户人家姓陈,家有良田千顷,并养有家丁数十人。陈家有女名青莲,长得如花似玉。姑娘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原本是无法得见芳容的。只因姑娘天性活泼,爱在后花园荡秋千,那银铃似的笑声便挥洒得满地满天。笑声像蜂蜜一样香甜,自然就有彩蝶飞来。
彩蝶就是阿财。只不过他是个灰蝶。阿财的家紧依陈家的后院。笑声飞来时,阿财按捺不住寂寞,便爬上自家的老榆树偷偷探视,这一看不要紧,竟被姑娘的美丽惊呆了。
阿财少也念过几年私塾,粗通文字。只因家贫,便断了向上攀援的念想。但闲书抄本还是要看的,于是就常做卖油郎独占花魁这样的好梦。
秋千天天荡,笑声日日朗。阿财心如火,大火无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