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四章 行不得也哥哥
失望的英国人觉得太便宜了中国,它们觉得对中国的盘剥非常不够,便开始酝酿新的行动。他们希望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大门,在中国开放新的港口,英国应该在中国任何一处自由移民,并要取消内地转运税等。

    英人关于占领九龙的野心也在这次酝酿之中。

    英国加尔各答号舰长霍尔曾列举必须占领九龙的五条理由:

    一、香港殖民地发展迅速,所有临海土地已被占用。随着贸易的增长,需要在九龙商行和仓库提供许多设施,出租或出售这些设施将成为英国政府一项收入来源。

    二、为了保护英国在远东日益增长的利益,需要扩大和增加海军基地。

    三、香港岛不能为来华英军提供足够的宿营地。

    四、在台风季节,尖沙嘴的村庄成为香港流民出没之地和藏身之处。他们可能利用满载易燃物品的小船向船舶发动攻击。为了避免上述这种情况,必须割占九龙,船坞、给养站、海军医院和司令官邸都应修筑在该地。

    五、如果英国错过良机,美国或其他国家可能在九龙或昂船洲建造修船厂,停泊军舰,把大炮指向香港。

    英国外交大臣马姆斯伯里密令驻华全权专使额尔金说:一旦出现时机,应想方设法从中国政府手中割占九龙岬角和昂船洲,至少要割占九龙岬角。

    额尔金对此指令心领神会。他说,他会在任期办好这件事的。基于以上种种因由,英国人蓄心积虑打出了修约的旗号,实际上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所谓修约一说本上是极其荒谬的。中英《南京条约》属政治性条约,没有期限,自然也没有修改的例定办法。而中英《虎门条约》系通商条约,虽给英最惠国待遇,仍没有修改的期限。英人翻遍典籍,终于从中美《望厦条约》第三十四款中发现这样一段话:

    和约一经议定,两国各宜遵守,不得轻有更改;至各口情形不一,所有贸易及海面条款不无稍有变通之处,应俟十二年之后,两国派员公平酌办。

    中法《黄埔条约》第三十五款也说:

    日后大佛兰西皇上若有应行更易章程条款之处,就当互换章程年月,核计满十二年之数,方可与中国再行筹议。

    这使英国人如获至宝。既然美法十二年之后可以修约,我们当然也能修约,而且我们与中国人签约最早,若说十二年的期限已经到了,应该立即着手实施修约计划。

    尽管英国人这种一厢情愿的计划荒唐而又可耻,但它们仍然煞有介事地由政府内阁向驻华特使发出指令,命令其向中国政府提出修约要求。

    1854年4月,英国驻华公使包令联合法国驻华公使布尔布隆、美国驻华公使麦莲一齐到广州,致函清政府负责办理外交负务的钦差大臣、两广总督叶名琛,要求修改条约。

    英、法、美三国因为有着共同的侵略要求和一致的侵略权益暂时联合起来,就像三个无赖凑在一起可以互相壮胆一样,它们携起手来共同对付中国。英国公使提出要中国全境开放通商、鸦片贸易合法化、废除进出口货物的子口税、解决公使驻京等问题;美国公使则提出在长江流域及其支流的任何口岸城市及港湾进行贸易。可以使美国人在内地任何地区贸易、传教、居住,并自由租赁、建筑;法国公使同样提出贸易、税免等要求,并要求清政府释放非法潜入陕西从事传教以外活动的法国传教士等。

    叶名琛接到英法美三国要求修约的信函后觉得很难处理。他虽然身为大臣,但三国要求修约的事情委实太大了,他无权表态。再者,修约实属强盗理论,即使转呈皇上,说不定会引起咸丰震怒,怕他连这等强词夺理的要求也不把关,皇帝会怪罪下来,那会同样吃不消的。

    想来想去,没有良策。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1997·香港回归简介 >中国1997·香港回归目录 > 第四章 行不得也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