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伯克希尔。哈撒韦
更加增强察思对巴菲特的忠心。
当巴菲特把伯克希尔的资本投入到保险业、银行业以及出版业时,他还在从纺织业中抽取资金。1968年——在他许诺出售同样厂家生产的相同产品之后3年——他关闭了罗得岛上一些相对小规模的纺纱厂。它和绵织品业不可避免地拴在了一起,并且由于精美品等衬裙以及服装加硬材料市场的逐渐缩小而日趋没落。辉煌一度的棉花王国只剩下了一所纺纱厂——也就是在新贝德福德的那一家。连考夫大街上的厂房也都停工了。霍雷肖。哈撒韦创办起来的企业只剩下了纱线衬里和合成纤维窗帘的生产。
巴菲特亲自过问每一笔资金,甚至于办公室削笔刀的费用,伯克希尔的“财务委员会”会议记录——此次会议是某个夏季通过新贝德福德和巴菲特在加州度假常住的地方之间的电话召集起来的——说明任何费用都难以逃脱巴菲特的目光。
同意,确认购买一台二手的整经机和经轴架,成本估价为11110元。
同意,确认购买50台二手的64英寸XD织布机,估计成本为71160元(包括包装费在内)。
同意,确认修理办公大楼楼顶,估计成本9340元,修理装货车间地板,估计成本9940元。
在写给察思的信中,关于不确定风险,巴菲特专门提醒他,“除了现金以外什么都不要相信”。
让我们更严格地审查我们的客户,保证他们不存在财政困难。如果有人拖欠付款,那就只有当他们偿还过去所有的欠款,并且连支票也结清以后,才能给他们更多的货物。
巴菲特不对任何人例外,即使是一位非常“特殊”的顾客。70年代初,苏茜曾到伯克希尔在纽约的办公室去买一些呢绒。推销员拉尔夫。里格比说:“我们尽量以最昂贵的价格把呢绒卖给她。这是一件好事。后来巴菲特打电话来询问我们收了她多少钱。”
随着1970年巴菲特合伙人企业的解体,巴菲特个人拥有29%的伯克希尔股票。他任命自己为主席,并且首次在伯克希尔的年度报告里拟就了一封写给股东们的信。
在信中,巴菲特所用的尺度与他私下里对肯。察思的尺度是完全一样的:即权益资本收益——也就是投资的每一元钱赚到的利润百分比。在这些事上,巴菲特都保持高度的一致性。他绝不会对凯威特广场用一个尺度,而对新贝德福德用另一个尺度,再对公众用其他别的尺度。
另外,在评价投资时,巴菲特也从不放宽自己的标准。许多投资组合经理都说:“它看起来不够走红,因此我们只投资一点点吧。”巴菲特绝不会
做出这种让步,反而会老实地坦白自己是如何残忍地压下一种颇有希望的股票。他在奥马哈数据文献公司的马斯科蒂。霍德,在巴菲特重新整顿伯克希尔的时期就发现了这一点。当时霍德获得了一笔意外之财,于是希望能拥有一家自己的公司。巴菲特便答应在他独立行动前为他测评一下将来。霍德描述说:
我为他买了4~5家公司,每次我都要到他家里去。这些公司中有一家制造了一种新产品,一种供医院、饭店使用的薄纸容器。他们希望我能投入6万美元。巴菲特说:“你觉得这件事成败的可能性有多大?”我说:“相当不错。”他说:“这样就不错了吗?
为什么你不背着一个每开启二次可能打开一次的降落伞从飞机上往下跳呢?“我为他买了另外一家——米比丽制造公司。它生产的汽车喇叭很有创意。我问:”你觉得它投资于我的量够了吗?“他说”不够“。我又问:”那你的投资足够了吗?“他说”也不够“。
他毫不犹豫地就说出口来,让人听起来觉得很新鲜,他没有任何一句解释的话语。
巴菲特愈发觉得纺织业和臆想中的降落伞下降属于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