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节
县是绝无仅有的,就是在永陵市也不多见。师生们对这篮球场很爱惜,暑热天舍不得它受暴晒,一天总要浇上两三次水。卢教务长说原来的土操场,也请人重新夯实了一遍,下雨后土质不容易松……
三表叔问启明今年生员多少,卢教务长拿手指比了个”八“,踌躇满志地笑着:“真是难以想象,初建学校那年——就是珍卿那妮儿考进来那样,全部才一百多名学生,她离开启明学校的时候,学校也才两三百人,就这一年多的功夫,生员多了一倍不止,不单是永陵四乡八镇的人来,连外市外省都有慕名而来的。”
三表叔会心地点头。除了启明的教学条件变好,怕也是这里的师长资质吸引人。至少能教出小花这般学生,得到她不遗余力的称赞,启明学校的教学成果和师长德性,就是有目共睹的了。
卢教务长还提起杜太爷,随着珍卿的天才名声,从举世闻名的大都市海宁传回,杜家庄都被带出名气,杜太爷也成为训育有方的典范。
杜太爷近来有一些教育名言,在近县都已经传扬开了。比如说“养女不读书,不如养头猪”,还有“小脚窝闺房,大脚走四方”等,对本县乡绅的影响都很大。若没有杜珍卿这号天才在,大家只当杜太爷是放屁,可杜太爷就是养出一号天才。而他养的天才孙女便是大脚,人家不但念了洋人的贵族学校,也借此在海宁觅得贵婿,小小年纪就画画出书挣钱,在海宁买楼买车供养祖父,不少人都歆羡不已继而效仿之。
卢教务长很务实地感叹:“即便是为了觅得贵婿,能叫妮儿们不裹小脚,能叫妮儿走进学堂,这就不负儒家千百年来的道统,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叔骏,令贤甥女将来必是一个人物,也许能叫这不温不火的毛笔之乡,因为她大放异彩一回。”
他们两人且行且畅谈着,见一个温婉清秀的女教员过来,卢教务长忽然笑得春风满面,招手叫那女教员过来。那女教员跟卢教务长点头,跟三表叔却鞠躬问好,她特意笑着说:”杨部长好,我叫梅历雪,是珍卿从前的国文□□,珍卿在海宁可还好?“
三表叔对这梅先生有印象,便讲了珍卿一些近况。卢教务长和梅先生都含笑听着,等三叔讲完,卢教务长瞅瞅梅历雪先生,对着三表羞赧又快乐地说:”叔骏,你今日来得正好,开学前我跟历雪结婚,没有打算大办宴席,老兄若是得空,过来吃杯喜酒吧。“
梅先生多少不好意思,就借故先走开了。
三表叔讶然看着他们二位,然后连忙拱手恭喜。卢教务长还有点不好意思,解释起来话格外多:
”你也知道我鳏居多年,孩子大了在外求学,我忙于教学事务顾不得。梁校长顺道提了一嘴,说历雪是命运有点坎坷,好好的闺女离了婚,但她个聪明善心的好姑娘,我娶她以后就享福嘞……“
三表叔隐约想起一点前事,好像大前年有一阵子,就有卢与那梅小姐的绯闻,那时候珍卿还在睢县,他隐约听过一些。
便听卢教务长自己解释:“之前有那些流言蜚语,历雪说是回去照看双亲,实际是为了避嫌。后来学校人事有调动,没人再议论那些闲话,历雪离婚后日子过得难,梁校长把她找回来做事,我跟她都还避着嫌疑,我儿子说她人不错,我这才动一点意思。要结婚还自我斗争好久,好在学校里并无非议。”
听卢教务长絮絮说他们的事,三表叔想起更多从前的事,他记得小花很喜欢那位教国文的梅先生,便把珍卿在海宁的地址写下,让卢教务长转交给梅先生。
三表叔走一遭启明学校,心理上已觉受到洗视。他又打算去一趟杜家庄,走到城外再看里外的道路,却又是一遍心灵的洗礼。
从杜家庄到睢县的道路,由杜家庄杜氏发起集资,加上四里八乡其他人的捐助,修成了一条沙石宽道,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