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节
那可不,一个月多了三两多银子,可不仅仅是吃肉,能给儿子娶媳妇,给闺女攒嫁妆,一家子都能过上好日子。
钱多了送大郎再读两年书,这孩子愿意读书,以前是因为家里没钱。把二郎也送去,如果大妮也能认字就好了。
看姜棠,能写字,多好。
刘大嫂抱着几个孩子好一阵亲热,他们家一定会过上好日子的。
刘大嫂原打算等雨停了就出去摆摊,但这雨一直下个没完。她把昨儿姜棠分给她的大骨头炖了汤,带肉的那块盛出来给姜棠送去了。
等出来的时候隔壁许氏招呼她去房檐下避雨。
刘大嫂搓搓手,迟疑了片刻,还是过去了。
许氏递过来一把瓜子,一双眼睛滴溜滴溜地转,“这天气还忙呢,三天两头不见你人,干啥去了?这家是月初搬过来的吧,这才几天,你和她关系就这好了,跟穿一条裤子似的。”
语气又是埋怨又是酸,“可没少吃肉吧。”
刘大嫂就磕了一个瓜子,就收起来不吃了。
说起来,姜棠过来住也不是这么简单的事。一个姑娘家,又是那么漂亮的姑娘,哪怕什么都不干,就光站在那儿,都容易招惹风言风语。
说一句两句是不打紧,但刘大嫂都三十多了,又是四个孩子的娘,别人说她她能骂回去。可是姜棠年轻,脸皮薄。
巷子里都是三四十岁的嫂子,还有五六十岁的大娘,聚在一块说的就是各家的事。
刘大嫂没少被说过,也没少跟她们说过别人。
她以前不觉得有啥不对。
说谁都行,就姜棠不行,她家吃的肉是姜棠给的,赚的钱也是,小囡囡脸圆乎了,为了这些她也得向着姜棠。
刘大嫂道:“咋就穿一条裤子了。”
“还说没有,刚才还给她送肉了。”
刘大嫂:“那么一点肉,我把她哄好了能拿到的肉多着呢。”
这话一出,屋檐下安静了好一会儿,都在脑子里琢磨刘大嫂是啥意思。
很快,一群人围着刘大嫂一个,争先恐后地打听到底咋回事。
刘大嫂挑拣着说了,“我跟着她做生意,姜妹子有一手好手艺,做的菜好吃的不得了。刚来那天不是给各家送肉吗,你们没吃呀?”
“是好吃……”
“真是她做的,她出手忒大方了点,都不知道哪儿来的那么多钱。”
刘大嫂哼了一声,“有本事的人干啥不能赚钱,你们看我啥都不会,大字不识一个,还能跟着做生意赚钱呢。”
她去卖馄饨的事街坊邻居都知道的,但没人知道是因为姜棠才去的,更不知道她赚了多少钱。
简单几句话,在这群人眼里,姜棠已经从不知道哪儿来的脏钱变成了一个有本事赚钱的人了。
等人问赚了多少,为啥能赚刘大嫂这回不说了。
有人不信,“就一个小姑娘,她有十七吗,还赚钱。”
刘大嫂道:“嘿这事儿谁信谁能赚,反正谁带我赚钱,我就把她供着,谁敢说姜姑娘的坏话,我第一个不答应!”
众人面面相觑,也不知刘大嫂说的是真是假。
真能赚钱的话,谁还会说姜棠的闲话。刘大嫂最后那句不错,谁要能带着赚钱,就把她供着。
刘大嫂又抓了一把瓜子,“我不跟你们闲唠了,我婆婆买了两斤肉,今儿打算炖肉吃。”
住在巷子里的人们家里都有七八口,大大小小一堆人。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慢慢就散了。
今儿下雨,姜棠也没往外跑,在屋檐下摆了个小炉子,搓着手赏雨烤栗子。
烤栗子之前她每个都剪开了一个小口,这样烤的话不会崩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