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三章会战
在叶卡捷琳娜堡一线囤积了超过六十万的军队。整个俄罗斯帝国的全面动员已经将这个帝国所有的战争潜力挖掘了出来,虽然在这批处在前线战区的数目高达两百三十万人的庞大部队中只有八十万士兵手中能够握有一杆步枪。但是这庞大的数目仍然能够给兴登堡将军制造不小的震惊。
是啊,就算他们没有枪他们乖乖的给你俘虏,但是你总得用部队去看守他们吧,总得让他们吃点什么吧。免费供应数十万人的俘虏,这个任务实在是太夸张了。
而在己方手中的,只有第八集团军和随后增援去的近卫预备军一部,两个中国师,总计不过二十万人。要对付对面那一百七十万人的部队,他第一次感觉到他与鲁登道夫基本已经确定的在东线再干一场的目标有着不小的难度。
威廉二世似乎看穿了他的忧虑,在一阵大笑之后,他又像上帝一样,给兴登堡带来了好消息。皇帝陛下告诉这位陆军界星光熠熠的将星,他已经被任命为东线德奥联军的总司令,奥地利军队将有三个集团军接近五十万人供他使用。
这是奥地利甘心情愿付出的代价,只要能让斯拉夫人滚开,他们愿意付出更多的代价。
于是在五月刚刚到来的时刻,兴登堡和他的助手们回到了东普鲁士。在那里,他们开始制定诅咒俄罗斯的作战计划。
到夏季快结束的时候,他们的战果已经大的惊人,就连兴登堡和鲁登道夫也没有想到,对面的俄国人尽然会如此孱弱,如此不堪一击。
5月下旬德奥联军开始波兰攻势,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横扫波兰全境,并在7月10日攻克华沙。歼敌二十余万,俘虏近五十万。
十几天的休整后于8月5日开始东进攻势,兵峰直指立陶宛,圣彼得堡震动。贵族中已经出现大量的主和派,请求向德国投降,而即便是最坚定的主战派,也再没有实力去抵挡如同死神一般的兴登堡集团,他们所能提出的最好的建议,也就是迁都了。
但他们很快就发现,迁都其实也并不能带来多少安全感。因为随着夏季的临近结束,东方的领土萎缩已经到了最后的警戒线。
新蒙国立国以后,在近六十万雇佣军的支撑下,在夏天西伯利亚气候最好的时节完成了对西伯利亚的征服,他们的都城也从借用上国的库伦而搬迁到了蒙京,也就是过去的托博尔斯克。到9月3日的时候,大军完成集结,并形成对六百多公里开外的叶卡捷琳娜堡的攻击态势。
北方方面军总司令冯国璋上将也在这一天接获上谕,荣升大将。
而在中亚部分,王士珍大将指挥的第三方面军也获得了巨大的进展,获得军力增补后的王士珍集团在这个夏天完成了里海攻势,并分别在8月21日和9月11日攻克了里海东岸和北岸的两座重要城市——科佩特山脚下的贸易重镇爱城(即阿什哈巴德)和伏尔加河畔的阿斯特拉罕。
而在里海的另一侧,土耳其人也奋起勇气,对俄国发动了复仇攻击,他们将战线向俄罗斯境内推进了四百公里,并在黑海和里海之间形成了一道横向的战线,上一个世纪俄国人施加给他们的数次耻辱,他们终于等到了复仇的机会。在中国军队攻克阿斯特拉罕之后,他们也在配合作战的同时,将战线推进到了阿斯特拉罕一线,双方以伏尔加河为界,保持着轻度对峙的态势。
至此,随着冬季的快要来临和战略目标的转变,西线的军事行动便告一段落,由于巨大的军功,王士珍晋位元帅,并成为中华帝国施行军衔制以来继聂公士成之后的第二个元帅。诏谕中讲的很清楚,王士珍晋爵三等武威公,晋元帅衔,位同三公,仍领第三方面军务。
对于俄罗斯来说,这个冬天的寒冷是史无前例的。他们正面临覆国的危险,在圣彼得堡,每个人都惴惴不安,因为他们知道,德国人暂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