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卷二十二 宗教志
渐盛,宏转法轮,以开觉路,徽音古德,代有所闻。而黄蘖寺僧尤特出,岂所谓能仁能勇者非欤?僧不知何许人,逸其名,居寺中,绝勇力,能蹴庭中巨石,跃去数丈。素与官绅往来,而知府蒋元枢尤莫逆。一日元枢奉总督八百里密札,命拿此僧,不得则罪。潜访之,知为海盗魁,恐事变,且得祸,乃邀僧至署,盘桓数日,欲言又止。僧知之曰:“窥公似大有心事者,大丈夫当磊磊落落,披肝见胆,何为效儿女子态哉。”曰:“不然。事若行,则上人不利;不行,吾又不能了,故踟蹰尔。”出札示之,僧默然良久,曰:“不慧与公有前世因,故一见如旧,今愿为公死,但勿求吾党人,不然竭台湾之兵,恐不足与我抗。”曰:“省宪只索上人尔,余无问。”僧曰:“可”,命招其徒至,告曰:“而归取籍来”。徒率众肩入署,视之,则兵卒粮饷器械船马之数。一一付火,元枢大惊。僧曰:“我祖为郑氏旧将,数十年来久谋光复,台湾虽小,地肥饶可霸,然吾不猝发者,以闽、粤之党未劲尔。今谋竟外泄,天也。虽然,公莫谓台湾终无人者。”又曰:“公遇我厚,吾禅房穴金百余万,将为他日用,今举以赠公,公亦好速归,不然荆轲、聂政之徒将甘心于公也。”元枢送至省,大吏讯之,不讳;问其党,不答;刑之,亦不答,乃斩之。是日有数男子往来左右,监刑者虑有变,不敢问。待决时,一黑面长髯者弩目立,僧叱曰:“小奴尚不走?吾昨夜谕汝速改恶,勿妄动,今如此行迹,欲何为?勿谓吾此时不能杀汝也。”其人忽不见。事后,大吏问狱吏,何以许人出入。曰旦夕未见人,且僧有神勇,桁杨辄断,幸彼不走尔。闻者皆愕然。是则湛虚寂静之中,忽有叱咤风云之气,岂非奇事。

    初,朱一贵之变,有僧异服怪饰,周游街巷,诡称天帝使告台民,四月杪,当有大难,难至,如门设香案,以黄旗书帝令二字,插于案上,可免。及一贵至,家如僧言,官兵见者,以为民心已附,多败走。及林爽文、戴潮春之役,亦以天地会、八卦会为号召。天地会者,相传延平郡王所设,以光复为旨,闽、粤之人多从之,故爽文率以起事。而八卦会者,环竹为城,分四门,中设香案三层,谓之花亭,上供五祖,中置潮春禄位,冠以奉天承运大元帅之号,旁设一几,以一贵、爽文为先贤而配之。入会者为旧香,跣足散发,首缠红布,分执其事。凡入会者纳银四钱,以夜过香,十数人为一行,叩门入。问从何来,曰从东方来。问将何为,曰欲寻兄弟。执事者导跪案前,宰鸡,誓曰:“会中一点诀,毋对妻子说。若对妻子说,七孔便流血。”宣示戒约,然后出城,张白布为长桥,众由桥下过。问何以不过桥,曰有兵守之。问何以能出,曰五祖导出。又授以八卦隐语。会众相逢,皆呼兄弟。自是转相招纳,多至数万人,而潮春遂借以起事矣。

    夫佛教以慈悲为本,宏忍为宗,普救众生,诞登彼岸。故佛者觉也,能自觉而后觉人也。六尘不染,五蕴皆空,法界圆融,人天永受,此其所以超绝群伦也。然而台湾之佛教,则愈失之诬,缁徒既乏高明,檀信亦少智慧,其所以建寺造像者,多存邀幸之心,求福利而禳祸灾也。其下者则坠入外道,秽垢心身,历万劫而不起,此其可哀也。生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是三者不能有因而无果。因果之说,佛言之矣。是故苦海之中,当求自度,能自度而后能度人也。

    台湾斋堂之设,从者颇多,其派有三:曰先天,曰龙华,曰金幢,皆传自惠能,而明代始分。先天之中,又分三乘:抛别家园,不事配偶,专行教化,是为上乘。在家而出家,在尘不染尘,是为中乘。随缘随俗,半凡半圣,是为下乘。龙华之中,亦分九品:一曰小乘,二曰大乘,三曰三乘,四曰小引,五曰大引,六曰四偈,七曰清虚,八曰太空,九曰空空。金幢之教,但称护法,余为大众。三派入台,以龙华为首,金幢次之,先天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台湾通史》下册简介 >《台湾通史》下册目录 > 卷二十二 宗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