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卷二十二 宗教志
编入祀典,于是台湾府县之庙,祭以太牢。雍正四年,巡台御史禅济布奏言:“朱一贵之役,天后显灵,克奏肤功。”乃赐“神昭海表”之额,悬于郡治庙中。十一年,总督郝玉麟、巡抚赵国麟奏请赐额。御书“锡福安澜”,悬于福州南台之庙,并令江海各省,一体葺祠致祭。自是以来,历朝每赐额表彰,而台湾各地亦后先建祠,凡此皆所祀之神也。其列于祀典者唯天后,其不列者则载之于表。

    道教

    道家者流,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以知秉要势,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此其所短也。夫道家皆宗老子,老子为周柱下史,祖述黄帝,故曰黄老。黄老之教,汉用之而治,晋用之而乱。非黄老之道有纯驳,而用之能适与否尔。台湾道教,非黄老之教也,微不足道。而其流衍人间者,则为张道陵之教。道陵既以符书役鬼卒,孙鲁又吹煽之,从者日多。朝廷士夫亦信其术,封为真人,尊曰天师,奕世相承,主持剑玺,悍然而据一方,故其徒皆号道士。然台湾道士,非能修炼也,凭借神道,以赡其身,其贱乃不与齐民齿。唯三官堂之道士,来自江西,蓄发方衣,悬壶卖药,谓之海上方,颇守道家之律,若市上道士,则仅为人家作事尔。坊里之中,建庙造像,陈牲设醴,宰割白鸡,以血点睛,谓之开光。天灾火害,惧而修省,设坛以禳,谓之建醮。旱魃为虐,祷告龙宫,朝夕诵经,谓之祈雨。亲丧未除,三旬卒哭,表神礼忏,谓之报恩。又或妇孺出门,忽逢不若,画符吹角,谓之收煞。病人勿药,合家有喜,上牒焚楮,谓之补运。中妇不孕,乞灵于神,换斗栽花,谓之求子。凡此皆所以用道士也。而道士每张大其辞,以欺罔愚顽,巾帼之中,尤多迷信,顾此犹未甚害也。其足惑世诬民者,莫如巫觋。

    台湾巫觋凡有数种:一曰瞽师,卖卜为生,所祀之神,为鬼谷子。师弟相承,秘不授人,造蛊压胜,以售其奸。二曰法师,不人不道,红帕白裳,禹步作法,口念真言,手持蛇索,沸油于鼎,谓可驱邪。三曰红姨,是走无常,能摄鬼魂,与人对语。九天玄女,据之以言,出入闺房,刺人隐事。四曰乩童,裸体散发,距跃曲踊,状若中风。割舌刺背,鲜血淋漓,神所凭依,创而不痛。五曰王禄,是有魔术,剪纸为人,驱之来往,业兼医卜。亦能念咒,诅人死病,以遂其生。凡此皆道教之末流,而变本加厉者也。夫道家以玄默为主,尚真一,任自然。乃一变而为炼汞烧丹,长生久视;再变而为书符作法,役鬼求神;三变而为惑世诬民,如蛇如蝎,此其所以衰也。而台湾之道教更不振。

    佛教

    佛教之来,已数百年,其宗派多传自福建。黄蘖之徒,实授衣钵,而斋堂则多本禅宗。斋堂者白衣之派也,维摩居士能证上乘,故台湾之斋堂颇盛。初,郑氏之时,龙溪举人李茂春避乱来台,居永康里,筑草庐曰梦蝶,朝夕诵经,人称李菩萨。而太仆寺卿沈光文且逃入罗汉门,结茅为僧。盖以玄黄之际,干戈板荡,纲维坠地,怀忠蹈义之士有托而逃,非果以空门为乐土也。当是时,东宁初建,制度渐完,延平郡王经以承天之内,尚无丛林,乃建弥陀寺于东安坊,延僧主之。殿宇巍峨,花木幽邃,犹为郡中古刹。其后谘议参军陈永华师次赤山堡,以其地山水回抱,境绝清净,亦建龙湖岩,岩则寺也。盖当郑氏之时,台湾佛教已渐兴矣。

    清人得台之际,宁靖王术桂閤家殉国,舍其居邸为寺,靖海将军施琅就旁改建天后宫,而观音堂犹在也。当是时,郑氏部将,痛心故国,义不帝胡,改服缁衣,窜身荒谷者,凡数十人。而史文不载,忠义之士,未得表彰,伤已!康熙二十九年,巡道王效宗、总兵王化行改建北园别墅为海会寺。霸业销沉,禅风鼓扇,沧桑之感,能不慨然。自是以后,移民愈多,佛教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台湾通史》下册简介 >《台湾通史》下册目录 > 卷二十二 宗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