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四个早晨
美的“说不的人”:尼采是一个”说不的人”,但是他很美,他说“不”的天才是那么棒、那么美的一个现象,如果没有像尼采这样的人,世界将不会那么丰富,他不能够说“是”,“是”对他来讲是很困难的,他的整个存在就是“不”。

    佛陀是一个“说不的人”,他说:没有梵天,没有灵魂,没有世界。你无法找到一个比他更伟大的“说不的人”,他留下空无,他说:什么都没有。他继续在说“不”,继续在排除,对他来讲,很难找到一个“是”——几乎不可能,但是从那个“不”发展出一个多么美的存在,那个“不”一定很全然。

    有一些“说是的人”,奉献的人:蜜拉、柴坦雅,或耶稣!或穆罕默德!这些是“说是的人”。因此当然就会有两种形式的宗教:其中一种围绕在一个“说不的人”周围,另外一种围绕在一个“说是的人”周围,你也会属于某一种。如果你是一个“说不的人”,那么佛学将会对你有很大的帮助;如果你是一个“说是的人”,那么佛学根本就不能够帮助你,它将会具有破坏性,但是基督教能够有所帮助,印度教能够有所帮助。

    而这两者都需要,当我这样说,我的意思是说它们总是按比例存在,就好像男人和女人,他们的数目几乎总是相等的。世界被分成两半,一半男人,一半女人,大自然如何保持这个比例真的是一项奇迹,在每一个其他的层面,同样的比例也都被保持着,世界上总是有一半“说不的人”和一半“说是的人”,总是有一半能够遵循知识的途径,而有一半能够遵循爱的途径。爱是在说“是”,而知识总是在说“不”,这个比例一直被自然所保持着。

    所以如果你有两个小孩,其中一个是“说是的”,另一个是“说不的”,这刚好合乎那个比例!在你家里两者都有,这样是好的,你可以由他们创造出一个和谐,不要试着去摧毁那个“说不的”,也不要试着只是去帮那个“说是的”,要在这两者之间创造出一个和谐,这两个小孩是整个世界的代表,是阴和阳,是正反两极。在她们之间创造出一个和谐,那么你的家庭就真的是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一个和谐的单位。

    不要解释,不要谴责,不要好像一个道德家一样一直判断,只要成为一个父亲或一个母亲,爱他们,接受他们,帮助他们成为他们自己。这是所有爱的基础:帮助别人成为他自己。如果你想要驾驭,那么你就不是在爱,你是在破坏。

    爱加上静心就是我的口号

    钟爱的师父,在西方我们的成长方法大部分倾向于做一些团体,比方说“面对面的团体”或心理剧。

    在东方,虽然有一些追求者一起住在社区里,但是那个着重点似乎是在个人。

    是否能够请你告诉我们关于这两种方式?

    有两种成长的方法,你可以自己一个人来追求你的灵性成长,或者你也可以透过团体或透过学校来下功夫,即使在东方,这两种形式也都一直存在。苏菲宗派的方法是团体的方法,在印度也有团体的方法存在,但它并没有像在回教或苏菲宗派里那么普遍。

    就数量来讲,目前的西方完全是团体指向的,这是一个新的现象,以前从来没有像现在的西方有这么多的团体方法,而且有那么多人透过团体方法来下功夫。

    所以,就某方面而言,我们可以说东方仍然保持使用个人的努力,而西方正在成长朝向团体的方法,为什么会如此呢?这有什么差别呢?为什么会有这个差别呢?

    唯有当你的自我来到一个点,要携带它变成一种负担,团体的方法才能够存在。当自我已经变得很负担,单独一个人的时候会很痛苦,那么团体的方法才会变得有意义,因为你可以将你的自我溶入团体里。

    如果自我并没有很发展,那么个人的方法能够帮助你,你可以去到山上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白云之道简介 >白云之道目录 > 第十四个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