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先生的《黄面志》和比亚斯莱
他的生活,他的病,他的早死,可说同他的作品,同他的时代,都是十
分调和的。
令人注意的是:象比亚斯莱这样的画,在抽象画盛极而衰之际的英
美艺坛,忽然又开始流行起来,将意味着什么呢?我以为这是一个新的
颓废时代的开始,一个已经到了烂熟期的文化行将崩溃的预兆。从抽象
艺术的牛角尖退出来以后,茫然若失,惟有暂时向异国趣味和东方趣味
方面去求发泄。这正是比亚斯菜的作品忽然又流行起来的原因。
比亚斯莱的作品,虽是病态的,但他的线条和构图,却带有希腊艺
术和东方艺术的浓厚影响,对当时伦敦画坛来说,是一种反抗和新的刺
激。若是由于他的作品重行流行,能使得英美画坛从乌烟瘴气的疯狂世
界中逐渐清醒,从异怪而趋向正常,再回复到现实的怀抱中来,倒未始
不是一件好事。
三 王尔德与《黄面志》
英国伦敦广播电台周刊《听众》,在读者来函一栏中,有人投书向
该刊指出,说最近一期《听众》上所发表的一篇评论英国近代画展的广
播辞(指一九六六年一月二十六日出版的一期),其中用了一句:quot;王
尔德的黄面志quot;,极不恰当,是完全错了。
投函者指出,王尔德与《黄面志》的同人,虽然都是同时代的,而
且有不少彼此都是好朋友,但是亨利?哈尔兰受书店的委托,计划出版
《黄面志》时,并未邀王尔德参加。这个刊物上始终未发表过王尔德的
作品,也未提起过王尔德的名字。
但是一般文艺爱好者的印象,总以为王尔德与《黄面志》是一起的,
其实并非如此。
我年轻的时候,是爱好过王尔德的作品的,也爱好过英国quot;世纪末quot;
那一批作家的作品的。这可说全是受了郁达夫先生的影响。那时大部分
的文艺青年都难摆脱这一重罗网。我就一直认为王尔德与《黄面志》同
人当然是一起的。直到后来多读了几本书,读了几种不同的王尔德传记、
比亚斯莱的传记,以及较详细的叙述英国所谓quot;世纪末quot;那个时期的文
学史,这才知道事情并不是如此。
现在读了《听众》上那个读者的来函,知道连伦敦广播电台的文艺
评论员,连英国人自己直到现在还有弄不清这个问题的,以致说出了quot;王
尔德的黄面志quot;这样的话,我们从前quot;想当然quot;的错觉,应该毫不足怪
了。
其实,不只《黄面志》同人同王尔德在文艺上的关系很疏淡,就是
比亚斯莱同王尔德,彼此在个人的关系上也不很好。
我们知道,比亚斯莱曾给王尔德的剧本画插画,画得非
常精彩,现在已经成为比亚斯莱最有名的一组作品。我们总以为当时一
定是王尔德邀请比亚斯莱为他的剧本作插画的,他对于比亚斯莱的这一
组插画一定非常称赞,不曾料到事情的真相又完全不是如此。
王尔德的,原来并不是用英文写的,为了卖弄才艺,是
用法文写的。后来由别人译成了英文,这时王尔德在法国,因此,《莎
乐美》的英文单行本在伦敦出版时,王尔德本人并不在英国,找比亚斯
莱作插画,也是出版家的主意。比亚斯莱的插画,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