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 吴江的金木水火土
和娱乐、时装巨头纷纷入驻这个江南水乡的小镇,而盛泽也不再是人家传统印象中的江南小镇了,北京、上海、苏州等大城市里有的酒吧、婚纱楼、麦当劳、国际商务等等在这里也应有尽有……

    “从起步时的10万元,经过6年后我出资1600万美元与外商合资兴办吴江祥盛纺织公司,再后来办盛世地产集团公司,靠的就是盛泽人始终有想法、有点子和实干的精神。”盛友泉总结说。

    迈入新世纪后,盛泽丝绸业开始全面进军国际市场,这时整个盛泽丝绸业需要引进一批世界上最先进的日本喷气无梭织机,开始日方要价很高,盛泽方面的企业大感头痛。盛友泉因此联合本土16家大企业成立联合采购团赴日与日方谈判,迫使对方比原价格低出12%成交此笔数亿美元的引进技术项目,成为吴江一大美谈,也震动了世界纺织行业。

    “这一次买卖,我们盛泽人少花了1亿美元。”盛泽人因此对盛友泉更加敬重。

    “联合不是简单的1+1,重要的是参与联合的每一个个体都发挥了自己的潜能,并在此基础上取得双赢、多赢的目标。”盛友泉这样说。

    创建“国际大厦”和联合进行国际采购后,盛友泉及他的公司又频频出手在苏州、太仓、上海等地置地开辟新产业,尤其是他在自己的家乡投巨资建盛泽第一条“步行街”,使盛泽这个东方丝绸之都的国际化水平大大提升。

    那天离开盛泽之前,遇上了一位浙江温州籍的新盛泽人,叫潘云飞。之前,潘是温州永嘉的农民,后来他跟着同乡在东北沈阳有名的“五爱”市场上做生意,200元起家,十年下来积了一定资本。更重要的是潘云飞做人深得人心,当地市场管理机构对他很看重,让他当市场的党支部书记。期间他多次来过盛泽,有同乡鼓励他到这里从商,潘云飞顾虑那边的浙商总会的“书记”职位没人接,不好意思到这边来。后来孩子上学的问题让他头痛了:由于东北的市场社会治安等环境欠佳,他不敢将孩子送那边上学去。“到盛泽来嘛!这里社会风气好,离家乡又近,学校教育质量更好,快来吧!”同乡人再次劝他。

    “潘总,我们愿意无偿给你10亩地,你可不能走啊!”东北市场的管委会领导如此挽留他。但为了孩子,也为了生意,这回潘云飞下定了决心。

    来到盛泽后,连纺织机是什么样都没见过的潘云飞,凭借着他对盛泽市场的理解和认识,很快置了26亩地,买了48台纺织机,开始融入丝绸之都的纺织行业之中。仅两年后,他看准盛泽经济的发展势头,联合另一位浙江商人在“东方丝绸市场”旁建了一条“温州街”,专门吸纳来盛泽做生意的温州商人。现在这条“温州街”在盛泽市场独显风采,因为特别能经营的温州人带着他们薄利多销的理念和善于吃苦耐劳的精神,给盛泽市场注入了新的血液。

    潘云飞没有因此满足,之后他又根据盛泽市场缺少纺织机械的情况,联合几位浙江老乡投资1.3亿多元兴建了一个55000平方米的“纺织机械市场”。这一市场的建立,不仅使潘云飞本人在丝绸之都的行业中名声大振,更主要的是为健全、完善盛泽丝绸产业搭建了更好的平台。

    现在盛泽镇本地户籍人口只有十几万人,在此生活和经商的外地人却也有十四五万人,其中光潘云飞家乡的温州人就有五六千人,他们中已经有不少人把户口都迁到了盛泽,成为真正的新一代盛泽人。

    盛泽,正是被盛友泉、钱阿玲、潘云飞这样的实干家打造得更加光艳美丽,东方丝绸之都也是这样越来越红火和充满魅力……

    第3节 金与火,还有木、水、土

    吴江是水的天堂,水的文化,水的历史与现实,还有小桥、人家。

    吴江的水文章在整个苏州市的区域发展史中占有最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我的天堂·苏州改革开放30年全纪录简介 >我的天堂·苏州改革开放30年全纪录目录 > 第二十一章 吴江的金木水火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