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吴江的金木水火土
能赚多少钱?”我忍不住问个傻问题。
直率的阿玲姐,毫不犹疑地说:“我公司一年的交易金额大约一个亿……小老板哟!”
“一个亿还是小老板吗?”
“当然,在我们盛泽一个亿绝对是排不上名的。”钱阿玲肯定地说。
走出钱阿玲的厂,见旁边的一家规模相当的“盛发”厂。我随口问道:“这家也是本地人开的?”
“是,他叫谢友义,现在也算一个大老板了。至少有这么个数吧!”钱阿玲伸出右掌,翻了番。
十个亿?
“差不多吧!”钱阿玲说着自己先笑了起来,“可他的外号叫‘一亿元小老板’”。
“怎么回事?”
“2003年中央电视台四套给我们盛泽做了一台节目,叫做‘让世界了解你’。我们镇上去了20个人,谢友义坐在第二排。主持人问一个问题时,他先举了手。主持人看他那么年轻,就问谢友义,说你那么年轻就做生意?谢赶紧说自己是小老板。主持人又问:你资产现在有多少?谢回答:一个亿吧。这时现场‘哄’地喧哗起来。大家都在议论说一个亿资产还叫小老板呀?我们的镇党委书记就赶紧站起来圆场,说在我们盛泽,亿元以上资产的老板很多,像谢友义这样刚够亿元资产的企业家所以只能称为‘小老板’。原来如此!可这次节目回来,谢友义就觉得自己很没有面子,因为有人见他就叫‘一亿元小老板’。他从那时起就发誓要当大老板,这几年他干得很出色,现在应该算是迈入大老板的行列了……”
听了钱阿玲的介绍,我不由再次用敬佩的目光看一看“盛发”。
我相信,在盛泽这片到处洋溢着丝绸之美的热土上,像钱阿玲和谢友义这样的普通农民成长起来的企业家成千上万,是他们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以及对市场经济的敏感和经验,编织出了这个中国“丝绸之都”的锦绣美丽与万丈光芒,也将这锦绣美丽与万丈光芒带给了整个苏南大地与世界的纺织业……
在这样一批盛泽人中,我要再介绍一位民营企业家。他叫盛友泉,没有人查过他的祖谱,但盛泽人告诉我,在这里,盛氏人家基本都是三国盛斌的后代,那么盛友泉应该也是。盛友泉现在可能是盛泽后代中生意做得最出色的一位,理由是他有一座盛泽最高的建筑——盛泽国际大厦,32层高,五星级宾馆和写字楼。如果夜间来盛泽,那座独耸在丝绸之都的“国际大厦”格外光彩夺目,光芒四射。白天看,这座大厦则如丝海中的一艘扬帆巨轮,乘风破浪行进着……
1984年,19岁的盛友泉进了乡镇企业当纺织修理工,第二年他进了镇上的新华丝织厂,开始学习和钻研丝织技术。1990年“东方丝绸市场”建起后,他是第一批走出乡镇企业下海经商的盛泽人之一。开始是小本买卖,三年积累了十几万元钱,这是他在丝绸业中挣得的“第一桶金”。与一些“白天开店,晚上数钱”的小老板不同的是,盛友泉在白天忙完商务后,晚上便一头扎在钻研生意经上。三年后他瞄准市场,投资搞印花纸上,创办了盛泽第一家印花纸企业。独门生意,风险很大。但盛友泉依靠汗水和智慧赢得了市场,不到三四年他的企业已经有了2000多万资本。此时,盛泽的丝绸市场恰逢大发展时期,镇西的白漾湖畔有48亩土地要建一座城市化标志性建筑而进行拍卖。经过反复斟酌,盛友泉出手一举拿下了这块黄金之地,盛友泉从此成为了盛泽“第一富”人物。你想:当时他是以每平方米4770元拿下这块48亩的黄金标地,要多少钱?普通老百姓一听都快吓死了!号称“江南水乡第一高楼”的盛泽广场国际大厦经过一年零九个月的施工建设,在新世纪初正式开业,这给丝绸之都的盛泽平添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形象。之后什么银行、跨国公司等等商业、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