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百七十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曹操建立了姻亲关系。故而青州的商队在黄河上行驶时,可以不受两家中任意一家的阻挠,使钱货轻松来往东西两地。”

    张绣又问:“那是否也意味着,他们的军队也能顺着黄河过来?”

    杜畿否定道:“并不然。虽然之前十八路诸侯讨董时青州军就是从黄河逆流而上,杀奔雒阳。但彼时与此时不同,彼时黄河沿岸皆为其盟友,而此时黄河两岸之袁、曹却皆与青州是敌对关系。若只是商船通过,两家受条约限制自然不会阻拦,但若是军队通过,两家都不会坐视不理!”

    张既亦补充道:“而青州现在主动联络我们进行贸易时,也充分体现出了他们的诚意。他们在来这里的同时,还带来了一批粮食过来。并答应只要我们同意合作,这批对我军而言极为珍贵的粮食,就会以极低的价格卖给我们,丝毫不怕我们拒绝后,他们会白跑一趟。要知道粮食这东西,本来利润就不高,在运输的过程中损耗又极大,若是我们不答应,他们的亏损可不小!”

    又道:“之后,他们又提出以后贸易时,都可以用无文小钱支付,虽然不是按照面额,而是按照成色来算。但也可以大大缓解关中的劣钱问题。要知道其他地方的商人,就算我们肯以数倍的价格同他贸易,对方也绝不会接受这种劣质小钱的,他们只认建武五铢或者四出五铢!”

    董卓迁都长安后,曾经把长安城这里的十个巨大铜人熔了,铸成小钱。

    这十个铜人可是大有来头: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

    当时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稳固自身统治。而下令全国各地,把所有民间的兵器都收缴上来,铸成了十二个巨大的金人。当时铁器并不普及,民间武器多为铜制,故而十二金人其实是十二铜人。

    《长安志》引《三辅旧事》云:“秦作铜人,立在阿房殿前,汉徒著长乐宫大夏殿前。”

    在汉朝建立后,就把这些铜人迁徙到了附近的长安城。直到董卓迁都长安后,为了敛财,而把这些铜人都给熔了铸钱,只留下两个铜人没动。

    稍有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在市场上商品总量不变的情况下,盲目行大量的货币,就会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也就是货变得值钱,而“钱”却大幅度贬值,造成物价飞涨。

    而董卓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还做了更过分的事。他并没有正常铸钱,而是大肆行劣币,铸的铜钱质量奇差,无内外廓,“五铢”二字夷漫不全,很难辩认,世讥称之为“无文”。该钱堪称我国货币史上最劣质轻贱之小钱。华光普先生在《中国古钱大集》中对董卓五铢评价道:“正、背均无文,形制亦脱离五铢规范,何来五铢之称?”甚至不认为它算作五铢钱。

    可想而知,这一政策施行之下,关中的市场经济秩序瞬间彻底崩溃,给人们造成了出想象的灾难。

    而青州商人提出愿意接收这种无文小钱,绝对是关中人求之不得的好事。只要能够通过贸易,把大量的无文小钱流通出去,那么就可以让关中的市场经济渐渐恢复正常,进而稳定关中的物价,这对谁来说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最后,贾诩对张绣开解道:“诩知小将军对赵二此人颇有成见,然而成大事者不拘小节,难道小将军只安于做个宣威侯吗?”

    这句话瞬间点醒了张绣,“先生教训得是,是小子糊涂了!”

    张绣对贾诩躬身一礼,而后对张既下令道:“德容,此事就全权交由你处理好了!”

    张既领命:“谢主公!”

    --

    1.《三国志·魏书六·董二袁刘传第六》载:“(董卓)悉椎破铜人、锺虡,及坏五铢钱。更铸为小钱,大五分,无文章,肉好无轮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混在三国当军师简介 >混在三国当军师目录 > 第三百七十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