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放蒋?扣蒋?西安内部又生歧见
良的愿望出发,趁着蒋介石住在这里,出其不意,乘其不备,用惊险的手段把他提起来。这种做法,在方式上多少带有军事阴谋的性质,将西安与南京置于敌对地位,有引起新的内战的危险。
周恩来的话,使张学良感到有些不安。
宋美龄来到西安后,从另一个立场上更是多次对张的此次行动进行“批评”,还说什么张“性子太急切,且易冲动”,如事变处理不好,将酿成新的内战,给日本侵略中国以借口等,殊不知,没有西安事变,日本也会制造各种各样的侵华事变的。由于宋美龄与张良好的私人关系,张学良开始对这次行动的不足之处进行一些反思,自此以后,他多次讲道“劫持蒋介石自知不大合适”,认识扣蒋“此举的不当”等。
张学良最怕的是宋美龄所讲的引发内战、给日本侵略以口实。他没有料到事变发生后,南京国民政府内部立即形成主战和主和两派,且意见尖锐对立。此刻,中央各路“讨伐”大军已经包围西安,何应钦的停战只有最后3天时间。单凭西安方面的军事力量是难以抗击南京方面的进攻的。一旦战事一开,不说保证蒋介石不被打死、炸死如何艰难,就是在东北军和17路内部也不敢保证不会出现激进行为。东北军主力放在了前线与国民党中央军对峙,西安完全在17路军的控制之下,而他对17路军的状况没有底数。二旦出了乱子,后果则不堪设想。实际上,事变中已经有了伤亡事故: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邵元冲跳窗逃跑时被打死,蒋介石的侍从室主任钱大钧被击伤右肩,蒋本人在翻墙逃往骊山时跌入深沟,断了几根肋骨和扭伤了髁骨。
如果蒋介石出现意外,南京国民政府的最高领袖地位,政治领袖则非汪精卫莫属,军事领袖则只能是何应钦,只有他才能叫得动蒋介石的那些黄埔嫡系将领。由亲日派汪、何主政南京,将肯定听命于日本,即便他们没有蒋介石那样的绝对权威。那样,将会出现另一种局面:群雄争斗,内战再起。无论是哪一种结局,都会给中国人民带来危害,可能出现一场较之国共之间十年内战更为惨烈的厮杀。
正当张学良苦思冥想如何说服杨虎城之时,他的东北军部下又给他带来了意外的打击。一是东北军、17路军的高级将领和幕僚鲍文樾、马占山、米春霖、杜斌丞等人,坚决反对张学良“无条件释蒋”的意见;二是24日个别东北军军官探听到张准备无条件放蒋的信息后,甚至产生了把张和蒋一同杀掉的念头。
这两件事,使张学良甚为震惊,促使他决定,不仅要马上放蒋,而且要秘密放蒋,他认为,即使杨虎城同意蒋介石走,也难保杨和他自己的部下不会做出什么激进的事来。
<hr />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