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第十四章 周恩来与黄绍竑夜谈,桂系反共留有余地
是那么乐观:“没那么便宜的事。他们包围了办事处,我还不是出来了么!”

    他望着李克农,问:“什么时候走?”

    “明天。”

    “上哪儿?”

    “经重庆,去延安。”

    他愣了一下,问:“怎么走?”

    “一大一小两部汽车,开车去。”

    他没有祝一帆风顺,不会一帆风顺的;他只是深沉地说:“很长的路途呵。”

    李克农还是幽默地说:“路上少不了有鬼的,我们就是钟馗呀!”

    “要是我能跟你一道走就好了!”

    李克农扳着他的肩膀,说:“办事处撤走后,还有一些同志须你照应。特别是救亡日报,还没有来封门以前,照旧出报,就交给你了。何时停刊,由你掌握政治气候,见机行事,让他们几个主要骨干安全撤离去香港。”

    他没有做声,默默地望着李克农。

    李克农问:“你在延安有什么事办么?”

    “有。”他眼一亮,从抽屉里拿出几本他写而署着黄旭初名字的书《干部政策》,递给李克农,说:“这是我写的书,给你带上几本,有可能的话,请毛主席、周副主席看一看。”

    新中国成立后,李任仁出任广西省副省长,特别邀请杨东莼到广西担任广西大学校长。他曾经告诉李任仁:李克农在北京告诉他,那次终于将那几本书捎到了延安,毛主席也看过。

    李克农撤离桂林没几天,形势急剧恶化。杨东莼得到消息说,军警搜查了生活书店,并限三天之内停止营业。他立即为救亡日报停刊作了布置,并委托李任仁在桂系给林林、廖沫沙和张尔华开了路条。过了几天,他托人约林林来到木龙洞他的住处。他对林林说:“看来,救亡日报到了停刊的时候,否则情况会不妙。”

    李克农临走时,也曾对林林嘱咐,今后救亡日报的事,听杨东莼先生决定。林林这才感到有了靠山,心里也就踏实了。林林早就听说过杨东莼先生,但没有接触过。如今在反共高潮的白色恐怖下秘密见面,分外感到亲热与温暖。林林问:“我们被迫停刊,终刊号骂不骂人?”

    他想了想,说:“不骂也罢,留点余地也好。报社现在还有多少人?”

    林林答了一个数字。

    他说:“我已经作了安排。大家疏散,缺钱用。报社印刷厂的机器及其他的物资,全部交给干校印刷厂。你找干校印刷厂的屠天侠支一笔酬金,作为报社同人的疏散费。”

    告别的时候,他将路条递给林林,说:“这是开往香港的路条。你们一路保重。”

    林林遵从杨东莼的嘱咐,终刊号没有骂人,只在副刊《文化岗位》写了约二三百字的“岗语”,题为《醒眼看醉人》,隐约回敬了反共人士,救亡日报于1941年2月末就此关门。林林、廖沫沙、张尔华三人料理报社后事,最后离开桂林。据林林事后记述——

    背着简单的包袱,靠两条腿往南走,每天走八十里、九十里不等。经玉林、广州湾(今湛江)坐船到澳门转香港。路上到了许多小城镇,住小客栈。幸好得到东莼同志经办的路条做证明,路条是从军委桂林办公厅主任李济深那边开来的,有了它,算是一路平安,终于达到了目的地香港。

    八路军办事处、救亡日报等机构撤离桂林以后,杨东莼也觉得不能再在广西呆下去了,便于1941年4月间离开广西到四川成都大学当历史教授,是由黄旭初派车秘密送走的。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总统”归来·毛泽东与李宗仁简介 >“总统”归来·毛泽东与李宗仁目录 > 第十四章 周恩来与黄绍竑夜谈,桂系反共留有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