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犬戎熏育联合攻豳 姬亶弃豳立国定周
想得到我们的土地与人民。人民归我领导还是归他们领导,有什么区别?假如人民因为我个人的原因去进行战斗,用杀死别人父子的手段去达到我当君主的目的,这样的事,我不忍心去做!”
真是不一般的人,悟出不一般的道理。奇人王者,其实豳王所悟的高度之高真的不是一般人所领悟,他所说的其实是真理,天下为公,民在何处不为民,何必要相战,相争,豳王是从人民的角度考虑的。符合豳王姬亶为王的宗旨:“一切因战争而逝者,都是无谓的牺牲,一切能解决战争之法都比战争强,哪怕是下下策。”
豳王走的是下下策,其实也是上上策,兵法云:“走为上策。”
仁者无敌,豳王直抓人心,人心所向,结果是所向披靡。
这一告之书,万民反应沸腾,象炸了锅,奔走相告。豳人要疯了,豳人疯了,豳王自内心的心声,影响远大。豳人说:“豳王弃城而去,弃王位而不要,要改天换人,那个该死的戎王,那个该死的熏育王,暴君,跟着他我们永远的将被奴役,没好日子过。豳王走,我们也跟着走,我们相信他,信任他,追随他,心甘情愿,死心塌地,他是仁义之君,跟他到岐山去。”自此,全城百姓没天没地的准备着,马上马快就走,生怕走迟,害怕走晚了,他们一准备好就全家出,向岐山出,能带的都带走,决不留给狗屁犬戎。全城都在准备,豳王不知道全城百姓都在准备弃家,他的告知书下后,他就去安排自己的后路去了。
胜王败寇,豳王虽不战而退,算是败了,败走岐山,但他不为寇,他是仁而不战,忍而不战,他是仁者,仁者无敌,他是忍者,忍者也无敌,他是无敌大王,到哪里都将是大王。这是天意,天意难违,天降大任于他,要他施仁为民。
姬亶族人、家人两千户,约万余人,加之亲戚,用人,御医,追随豳王的大臣,王公贵族一行计两万余人,在御卫长及三千甲士附送下,由百余条大船带着他们和辎重向岐山周原进。
周臣马驰于一个月后在距离岐山百里处岐山扶风境内的渭水河边等待豳王,待大船到达扶风后方知豳王不在船上,周臣马驰赶紧调头由6路向漆河迎接豳王,漆河是来岐山必经之路,当周臣马驰到达漆河要道时,没有现豳王一行人踪影,周臣马驰只好越过漆河再向前行去迎接豳王,当周臣马驰越过漆河五十里后仍然不见豳王,马驰心里毛,按道理豳王早应到漆河了,现在已迎五十里也未见到豳王人影子,周臣马驰心里七上八下,忐忑不安,不知豳王生何事,心里也不敢乱想,只好再向前迎接,到达西梁山境地的时候,周臣马驰终于看到有大队人马牛车向这边过来,周臣马驰赶紧向人群飞奔过去询问豳王的去处,百姓告诉周臣马驰说大王还在山上,尚未翻山,周臣马驰听了,一块石头落地,待到山脚,豳王也刚刚到山下,周臣马驰连忙上前行君臣大礼,豳王扶起周臣马驰,感慨万分,拍着周臣马驰的肩膀说:“还是爱卿料事如神,豳城城外虽然迁移,没料到犬戎、熏育联合攻城,以二而攻一,若战,伤亡更大,他们也料想本王取仁义君子之道,绝不会相战,不会以兵戎相见,故欲取地得民,霸占城池,赶走本王,本王若战必连累众人,百姓遭殃,将士战死沙场,留下的孤儿寡母,让本王无法向天交代,故本王决定弃王位而走岐山,留一方水土与豳人安生立命,可怎奈百姓不依,非追随本王同往岐山患难与共,同进同退,面对三百多年一国同胞,本王也无选择,只能带他们一同前往岐山重建家园,安家之后在立国,这所谓家国天下。”
“豳国自即日起这个世界上不在有,本王不再是豳王,姬亶只能与父老乡亲,同命岐山,共创家园。”姬亶感慨不已,仰头向天用足劲大声说道:“为谢同胞不弃,待到岐山,将开放岐山所有资源,共患难,共展,共荣华,共富贵,向天再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