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六节
,蔡夫子很为本校师生的道德水平低下而着急。

    当时的北大学生、后来的古文化史大家顾颉刚写过:

    那时的北大有一种坏现象:一些有钱的教师和学生,吃过晚饭后就坐洋车奔“八大胡同”(妓女集中地段——原注),所以妓院中称“两院一堂”是最好的主顾(“两院”指参、众两院,“一堂”指北大,其前身为京师大学堂——原注)。

    为增进广大师生们的道德修养,蔡校长倡办了这一“自律协会”。他制定了三种会员标准,让师生们对照标准,自己选择做哪种会员。

    甲种会员:不嫖、不赌、不娶妾。

    乙种会员:不嫖、不赌、不娶妾;不做官吏、不做议员。

    丙种会员:不嫖、不赌、不娶妾;不做官吏、不做议员;不吸烟、不饮酒、不吃肉。

    甲种标准是入会的基本条件。既往不咎,着眼未来,一旦入会,就要在北大校报上公布名单,以让全校师生监督之。

    一时间,入不入“进德会”成了北大老师们哈姆雷特式的选择。文科的那几位有影响的社会名流不入会肯定说不过去,所以,大家就都一哄而入。当然大多数人只敢做最低一等的会员。像陈独秀、章士钊,都是私德有些可疑的人物,也都成了甲等会员。人家蔡校长厉害,虽当过民国首届教育总长,却毅然申报乙等会员,明确表示将不再谋取政府高官或当劳什子议员;钱玄同、周作人也自行申报乙等会员。有勇气做丙等的,只有研究佛教的梁漱溟和自诩“素食主义者”的李石曾等少数人。

    李守常先生呢?他选择的居然也是最低标准——甲种会员!李大钊从无绯闻,私德极好,他家有结发老妻,聚少离多,却不离不弃,令人钦敬。他还是有名的政论家,是公开批评政府和政客的公共知识分子,从未显示过有参政的野心。他居然没选“乙等”,岂不是在向同事们公示:他还有从政的愿望?

    会后,李大钊等人被推举为“纠察员”,后改“评议员”。此“员”专门对违反会规者进行监督、检查和处罚。不过,蔡先生让教授监管教授,让朋友盯着朋友,如同让右手给左手动手术,让执政党给自己割癌灶,说得轻松,但绝对做不到。所以,也就没有李大钊查处陈独秀的事在《北京大学日刊》上爆料,尽管后者常到城南找小姐销魂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在阶级地位中生活”的李大钊,凭自己的才干与为人而使自己越走越高。当初他被章士钊推荐来北大时,曾受到不少同事颇不友好的质疑的眼神,因为他没有洋大学的文凭,而且人长得忠厚,穿着也土气,有人甚至说他像刘邦手下那个屠狗专业户出身的大将樊哙。

    章士钊的原话是:

    盖守常虽学问优长,其时实至而声不至,北大同僚,皆擅有欧美大学之镀金品质,独守常无有,浅薄者流,致不免以樊哙视守常。

    不过,那些西服革履、发型两分且抹着头油的同事们很快就对这位蓄着胡子、留着平头、老是穿棉袍或大褂的人刮目相看了——在校内,这个没学过图书管理专业的人,居然把本职工作做得如此精致,以至于八十多年后,美国人在权威的《世界图书馆与情报服务百科全书》(orld Encyclopedia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中,称李大钊为“中国现代图书馆之父”;于校外,人家是有真知灼见的著名报人与政论家。更让人钦佩的是,守常先生的为人,正像时以“鲁迅”为笔名风靡文坛的教育部处级官员周树人所说,“诚实,谦和,不多说话”,且私德极好,故渐得人心。

    当年10月,声誉越来越高的李大钊和他的图书馆从景山东街的北大二院搬进了新落成的红楼里。

    应湖南籍同事杨昌济教授的请求,他将杨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1912-1928:文武北洋·风流篇简介 >1912-1928:文武北洋·风流篇目录 > 第六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