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六节
领导人的请示报告直接登在了自己的《甲寅》周刊上。由是,我们才得以听到这一种声音。

    从这件“呈文”上,我们至少可以看出这样几个向所不知的问题:

    首先,停办女师大并非章氏的“悍然”首创,在他长教育部之前,就有本部第二把手(次长)停办了美术专门学校。他不过是在援引“成例”而已。而且,也不是永久停办,只是“暂行停办”。

    再者,他具体指出了二十几个参与学生的恶劣表现,但却并未一味指责她们,而是对缺乏长远教育政策的政府、对一味指责校方的社会舆论、对“浪士”与“狡黠者”的推波助澜,统统给以直言不讳的批评,这自然要惹恼上上下下。本就敏感多疑的周树人反应之强烈自是难免的。许寿裳等人也公开在报上刊出反对顶头上司章士钊的启事。

    最后,他写出了自己的担忧:每次北京闹学潮,大都是被开除的学生在社会的支持下获胜而校长反倒被驱逐,这样只会使“学纪大紊,礼教全荒”,最终就是“灭学”!

    顺便,我们还知道了“屠杀爱国学生的大刽子手”段祺瑞,居然有过“与民更始,不遗女子”(重新开始,不能落下女学生)的重要指示!

    夫复何言!

    章士钊这位早年领导了“废学救国”的学生领袖深知离校会对孩子们造成多大的损失,他以自己曾带领三十几人离校出走的教训痛心地告诫道:“罢学之于学生,有百毁而无一成!”这样一个闹学潮的“过来人”,一个颇讲礼义道德的名士,一个接受了西方自由民主意识的思想家,一个崇信“调和立国”的“温和派”,既没有理由非得与“爱国学生”们作对不可,更无道理在自己任上把一所好端端的大学搞垮。他也许会判断失误,但不会睁眼瞎说;他也许手段过于简单,但用心绝非险恶。

    在《西滢闲话》里,我们也可以看到相同的记载:

    以前学校闹风潮,学生几乎没有对的;现在学校闹风潮,学生几乎没有错的。这可以说是今昔言论界的一种信条。……女师大的风潮究竟学生是对的还是错的?反对校长的是少数还是多数?我们没有调查详细的事实,无从知道。我们只觉得这次闹得太不像样了!同系学生同时登两个相反的启事已经发现了。学生把守校门,误认了一个缓缓驶行的汽车为校长回校而群起包围它的笑话,也到处流传了。校长不能在校开会,不得不借邻近饭店召集教员会议的奇闻,也见于报章了。学校的丑态既然毕露,教育界的面目也就丢尽。

    其实,任何一个政府,任何一位执政者,无论其政治信仰或道德标准如何,其本意都应该是想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众利益,提倡公共道德,即使欲谋取一党一己之私利,也只能在游戏规则许可的范围之内操作,否则,只会加速垮台。

    段执政接受了章总长的提议,以教育部部员周树人擅自参加“伪女师大维持会”为由免掉其佥事职,并停办了女子师范大学,而在原校址成立了“国立女子大学”。

    执政者们知道,停办旧校是为了终止京城里愈演愈烈的“学生运动”,而另办新校则为了让原女师大里更多的学子们按部就班地上课——章士钊现场接触过,参与闹学潮的只有区区二十几人。

    但周树人的反应更为强硬,这个维持会的总务主任决定:参与学潮的学生坚决不离校,也不接受教育部所发的文件,并且,从教育界“驱逐章士钊”!

    于是,前来接收校产的教育部专门教育司司长刘百昭等官方人士被留在校内的女学生轰出门外。三天后,刘百昭在军警的保护下,率部员和从河北三河县雇来的老妈子(女佣)共百余人翻墙入校。大脚的老妈子们以马桶刷子为武器,一顿臭打,愣把那些不肯离校的女生制服并塞上汽车拉走。

    校园又传出了女生们的诵书声,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1912-1928:文武北洋·风流篇简介 >1912-1928:文武北洋·风流篇目录 > 第六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