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伯钧提出“政治设计院”
经过四天休会之后,五月二十一日下午,中共中央统战部召集的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座谈会,进入了第八次会议。
章伯钧发话了。
章伯钧兼两个民主党派的领导职务于一身: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第一副主席。
章伯钧此人的政治经历,可谓多变:
章伯钧,一八九五年出生于安徽桐城。一九二零年毕业于武昌国立师范学校,后任安徽宣城师范学校校长。由于他聘请恽代英、彭湃等左翼人士任教,被解除校长职务。
一九二二年九月,章伯钧离沪,乘法国“阿尔及利亚”号轮船前往德国留学。在船上,他结识了朱德将军,相谈极为投机。到德国后,章伯钧担任了朱德秘书。这年年底,朱德加入了中共,章伯钧也加入了中共。所以,章伯钧是中共为数不多的早期党员之一。
此后,他又加入了中国国民党,兼跨两党。
一九二六年春,章伯钧回国。他出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兵农联合委员会主席。一九二七年,他和李健生结婚。①
不久,他参加了中共的南昌起义,并随军南征。失败后到了香港,从此,他与中共脱离了组织关系。
一九二八年,章伯钧和邓演达、谭平山等发起组织了中华革命党,又称“第三党”——即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之外的第三党。章伯钧既参加过共产党,又参加过国民党,如今树起了“第三党”的旗号。
一九三零年五月,中华革命党改名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一九三三年,他曾参加国民党左派蒋光鼐、蔡廷锴、李济深、陈铭枢等在福州发起的反蒋事变。
失败后,他和夫人李健生流亡日本。
一九三五年,“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改组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一九四七年二月,改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章伯钧是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创始人之一,一直担任该党主席。
章伯钧在抗日战争爆发后,来到南京,出任国民参政员。他力主积极抗战,和中共合作,被国民党除名。
他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担任中央常委、组织部部长。一九四四年十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为中国民主同盟,他仍任中央常委、中央组织委员会主任委员。所以,他又是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章伯钧主张民主建国,反对内战。在国民党和共产党两党之间,章伯钧日渐反对国民党而支持共产党。一九四八年一月,章伯钧在香港通电响应中共召开新政协、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这年九月,他来到了东北解放区,完全站到了中共一边。
一九四九年,章伯钧来到北平,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不久,章伯钧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长。
一九五四年,章伯钧出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纵观章伯钧的政治道路:这位早年加入中共,后来又加入国民党,而后又曾经希冀在共产党和国民党之外建立第三党的政治活动家,最后毕竟成了中共的亲密朋友。
由于章伯钧身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席、中国民主同盟第一副主席兼《光明日报》社社长,在民主人士中,举足轻重,所以他的发言很引人注目。
在中共中央统战部召开的民主党派负责人第一次座谈会上,章伯钧讲过几句无关痛痒的话。直至到了第八次座谈会,他这才说了一些有分量的话。
章伯钧这一回的发言,提出了关于“政治设计院”的设想。
章伯钧先是说:
“今天,我谈个人的意见。近二十天来,全国各地都在谈论人民内部矛盾,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