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电影锣鼓”声震全国
引广大读者的注意。我决定积极建议报社讨论电影问题。

    就这样,在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四日,《文汇报》开展了关于电影问题的讨论。这天《文汇报》上,发表了《国产片上座率情况不好》的新闻报导,配发一篇短评《为什么好的国产片这么少?》,还配发了两篇读者来稿。于是,“电影锣鼓”敲响了!

    确实,国产片的上座率不好,是事关电影创作的大问题:自一九四九年十月以来,曾拍过几部深受观众欢迎、上座率颇高的电影,如《白毛女》、、、《平原游击队》等。但是,大部分的国产片,上座率不高。以上海为例,《一件提案》的上座率仅百分之九,《土地》上座率为百分之二十,而《春风吹到诺敏河》、《闽江桔子红》为百分之二十三。

    据统计,从一九五三年到一九五六年六月,国产片总共发行了一百多部,而其中却有百分之七十以上没有收回成本。有的则只收回了成本的百分之十。而更有的影片连广告宣传费都没有收回。

    《文汇报》的短评指出,编辑部经常收到读者来信,认为国产影片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题材狭窄,故事雷同,内容公式化、概念化”;

    “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局。”

    短评鲜明地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好的国产片这样少?”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天的《文汇报》引起广泛的注意。电影界人士和广大观众纷纷参加这一大讨论。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反右派始末简介 >反右派始末目录 > “电影锣鼓”声震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