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酒汤主治,取其敛疮消肿、利窍通声。
苦酒汤方
半夏十四枚(洗,破如枣核)、鸡子一枚、(去黄,内上苦酒,着鸡子壳中)。
右二味,内半夏,着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剂。
【原文】
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译文】
少阴病,咽喉中疼痛,主治可用半夏散或半夏汤。
【评析】
本条讲少阴客寒咽痛的症治。
本条叙症简略,仅据咽中痛一症,是难以辨其寒热虚实的。然以方测症,因方由半夏、桂枝、甘草组成,无寒不得用桂枝,无痰不得用半夏,是知本症咽痛当属客寒痰阻。寒邪痰湿客阻咽喉,应伴有恶寒,痰涎缠喉,气逆欲呕等症。
半夏散及汤方
半夏(洗)、桂枝(去皮)、甘草(炙)。
右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服散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半夏有毒,不当散服。
【原文】
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译文】
少阴虚寒症,腹泻的,主治宜用白通汤。
【评析】
本条讲阴盛格阳于上的症治。
少阴病下利,有生死之殊,寒热之异。其死症大都属于阴盛阳绝,其可治症属寒的有四逆汤症、通脉四逆汤症、白通加猪胆汁汤症、桃花汤症等,其属热的有猪苓汤症、猪肤汤症等,各有脉症特点为依据。本条亦属少阴虚寒下利,但叙症很简。根据“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因知本症也必然是脉微,另从方药推测,方中用干姜、附子,则知本症亦属脾肾阳虚,阳气不能通达于四肢,是以本症还当有恶寒、四肢厥冷等症候。本方即四逆汤去甘草加葱白,恐甘草缓姜、附之性,反掣急救回阳之肘,所以去而不用,加葱白取其急通上下阳气。
白通汤方
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原文】
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译文】
少阴病,腹泻,脉象微的,可用白通汤。若服药后腹泻不止,四肢冰冷,且摸不到脉搏,干呕,心中烦躁不安的,是阴盛格阳所致,用白通加猪胆汁汤主治。服药后,脉搏突然出现的,是阴液枯竭、孤阳外脱的征象,预后不良;服药后脉搏逐渐恢复的,是阴液未竭、阳气渐复的征象,预后较好。
【评析】
本条讲阴盛阳虚症服热药发生格拒的症治及其预后。
白通加猪胆汁汤方
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人尿五合、猪胆汁一合。
右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胆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温再服。若无胆亦可用。
【原文】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译文】
少阴病,两三天未好,到了四五天,出现腹中疼痛,小便不通畅,四肢沉重疼痛,自行腹泻的,这是肾阳虚弱,水气泛滥。患者亦可出现咳嗽,或者小便通畅,或者腹泻更甚,或者呕吐等,主治宜用真武汤。
【评析】
本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