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书虚篇
:据《左传·僖公十六年》记载,齐桓公死,五个儿子争夺君位,让齐桓公尸体搁在床上67天没有入殓。

    【译文】

    yín乱骨肉,冒犯亲戚,不讲尊卑、长幼,禽兽的本性,就是没有秩序,不知道伦理。考察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匡正天下诸侯,用道德引导他们,以威望统率他们,所以诸侯服从,没有谁敢不恭顺,这并非在家中胡作非为,心怀鸟兽本性的人所能做到的。率领诸侯为周王室办事,以周天子无权势而诸侯无礼为耻辱。在家庭之外尚且因礼制被废弃而感到可耻,在家庭之内怎么会冒犯礼教而自己败坏道德呢?家庭内外不相符合,就会功业不成而威望不立。世人诉说夏桀、商纣的罪恶,没有说他yín乱亲戚。据实论事的人认为夏桀、商纣的罪恶比被灭亡的秦朝小,被灭秦朝的罪过比王莽篡权轻,但对他们都没有yín乱的说法。齐桓公娶姑姊妹七个人,罪恶超过夏桀、商纣,罪过比胡亥使秦灭国和王莽篡权还严重。《春秋》“表彰细小的美德,贬斥细微的罪过。”齐桓公罪恶如此之大,为什么不受贬斥呢?鲁文姜是齐襄公的妹妹,襄公与她通奸。《春秋》经上说:“鲁庄公二年冬天,鲁桓公的夫人姜氏在郜会见齐襄公。”《春秋》为什么要责备齐襄公,并记录他的奸情;为什么又要宽恕齐桓公,隐藏其yín乱之情而不指责呢?如果是《春秋》记载有遗漏,那解释《春秋》的左丘明、公羊、谷梁为什么要回避不说呢?考察一下齐桓公的过失是宠爱的女人过多,像夫人一样受宠爱的女人有六个,有五个儿子争夺君位,致使齐国混乱,齐桓公死后三个月才公布死讯。世人听见他有六个像夫人样受宠的女人,妻妾无别,就说他yín乱于姑姊妹七个人。

    【原文】

    16·21传书言:齐桓公负妇人而朝诸侯(1)。此言桓公之yín乱无礼甚也。

    【注释】

    (1)而:《艺文类聚》卷三五、《太平御览》卷三七一引《论衡》文皆作“以”,可从。

    【译文】

    传书上说:“齐桓公背着妇人来接受诸侯朝见。这是说齐桓公yín乱和无礼到了极点。

    【原文】

    16·22夫桓公大朝之时,负妇人于背,其游宴之时,何以加此?方修士礼(1),崇厉肃敬(2),负妇人于背,何以能率诸侯朝事王室?葵丘之会(3),桓公骄矜,当时诸侯畔者九国(4)。眶眦不得(5),九国畔去,况负妇人yín乱之行,何以肯留?

    【注释】

    (1)士:这里指诸侯。

    (2)厉:同“励”,勉励。

    (3)葵丘:春秋时宋地,在今河南省兰考与民权境内。葵丘之会:齐桓公建立霸权之后,于桓公三十五年(公元前651年)在葵丘邀集鲁、宋、卫、郑、许、曹等诸侯国相会结盟。

    (4)畔:通“叛”,以上事参见《公羊传·僖公九年·传》。

    (5)睚(y2牙):眼角。眦(@字):眼眶。睚眦:怒目而视。

    【译文】

    齐桓公在举行盛大朝会的时候,背上背着个女人,那游乐的时候,还有什么能超过这种做法呢?正当要整治诸侯礼节,推崇和鼓励庄重、恭敬的时候,背上背着个女人,怎么能率领诸侯替周王室办事?在葵丘会盟上,齐桓公骄傲自大,当时诸侯背离他的就有九个国家。怒目而视,礼貌不当。有九国背离,何况是背着女人这种yín乱行为,他们怎么肯留下呢?

    【原文】

    16·23或曰:“管仲告诸侯(1),吾君背有疽创(2),不得妇人,疮不衰愈。诸侯信管仲,故无畔者。”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若孔子。当时诸侯千人以上,必知方术(3),治疽不用妇人,管仲为君讳也。诸侯知仲为君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论衡简介 >论衡目录 > 书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