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心经抉隐(元音老人著)
言,没有一个不认为有生有灭。他们认为,人的一生一死、草木春生秋谢等等景象都清清楚楚地历然在目,怎么可以说是不生不灭呢?岂不知,这完全是人的妄想执著的偏执之心所致。

    龙树菩萨在《中论·观去来品》中说:‘已去无有去,未去亦无去。离已去未去,去时亦无去。’我们同样可以用这样的道理来解释‘无生’:‘已生无有生,未生亦无生。离已生未生,生时亦无生。’什么意思呢?譬如,春天的草,已长出一尺高了,因草已生出来,故名为春草,那就不能称它为生了。换句话说,既然草已长成,生的过程已经消失、已经没有了,还谈什么生呢?所以,‘已生无有生’。本来这草可以长两尺高,眼前只长了一尺,还有一尺没生出来,既然还没有生,就没有生的现象表现出来,亦不能称之为生,故云‘未生亦无生’。以此推理,既然已生的草不能谓之生,未生的草也不能谓之生,生相是飘渺不可得的。离开这个已生、未生,只说‘生的时候’吧。既然已经离开了已生、未生——‘离已生未生’,那还有什么‘生的时候’可说呢——‘生时亦未生’。所以‘生’是了不可得的。此即无生之理。

    前面我们讲了,生、灭是相对的。那么,我们同样可以用这个偈子来解释不灭的道理:‘已灭无有灭,未灭亦无灭,离已灭未灭,灭时亦无灭。’我们明白了不生不灭的道理,就可以举一反三,将其他的相对概念,统统破除了。佛明确地告诉我们,凡是相对而有的,都是虚无飘渺、不真实的,都不要去追逐、执取,枉费精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佛教导我们大家迷途知返,回复本来,归家稳坐。我们只要能回头,就不难证成大道。

    然而,难免还有人执著在断常、一异、来去上生疑。现在我们再简略地解释一下断常、一异、来去的道理。

    假如说一切常在,为什么今人不见古人呢?足见是不常在了。如果一切都断灭,何以今人可吃古谷呢?现在人吃的谷米,是古人传下来的种子,那么,足证是不断灭了。

    ‘一’是一个,‘异’是多个。不一不异,是说既不是一个,也不是多个。‘一’是相同之意,‘异’是差别之意。‘不一’者就是说世上无一物不是由‘多’聚合成的。以我们的身体而言,是由皮肤、肌肉、骨骼、神经、心、肝、肺、脾、胃、肾等等组合而成,足见不是‘一’了。因为五脏六腑各司其职,此部份不同彼部份,心是心,肝是肝,不是一个,各不相同,故身体为多个器官聚合而成。但若说是多个,又不对了。因为身体是一个整体,多个器官聚合而成的是一个人,而不是多个人。这就是‘不异’。本体为一,有什么差别呢?因此,可说多为一,说一为多,一多无碍。佛法就是这么圆融透彻,诚非其他宗教可比,由此可见一斑了。

    再说‘不来不去’。若说‘来’,人自何处来呢?不来,又何以有人呢?若说‘去’,人将到何处去呢?不去,何以人又会消失呢?这个问题是现今哲学家想解决而又无法解决的神秘难题。只有学佛修证才知道,来、去是虚幻的妄想,一切众生的本体——真如佛性,是不来不去、不生不灭的。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虚妄幻想,无不是由我们妄想、分别、执著、颠倒而成。于是,才有生有灭、有常有断、有一有异、有来有去。

    刚才,我们由对不生不灭的解释,而旁及到不常不断、不异不一、不来不去的妙理。我们当知:一切相对的事相都是虚幻的,只有真心才是绝对真实的。相对的都是妄心所致,都是虚幻的假相,都是由我们分别计度、妄想执著而来的,故称‘遍计所执性’。须把这个‘遍计所执’打椡,识得‘依他起’,识得有相的事物都没有自体,都是因缘和合而成。只有识得‘依他起’,才能证得觉者智,证得‘圆成实性’。那就会亲切、深彻地感受到,世间一切事物皆我人真性所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介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目录 > 心经抉隐(元音老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