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道应训
?对曰:臣闻之:有命之父母不知孝子,有道之君不知忠臣。夫豫让之君亦何如哉?文侯受觞而饮釂不献,曰:无管仲、鲍叔以为臣,故有豫让之功。故老子曰:国家昏乱,有忠臣。
孔子观桓公之庙,有器焉,谓之宥卮。孔子曰:善哉!予得见此器。顾曰:弟子取水!水至,灌之,其中则正,其盈则覆。孔子造然革容曰:善哉持盈者乎!子贡在侧曰:请问持盈。曰:益而损之。曰:何谓益而损之?曰: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日中而移,月盈而亏。是故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多闻博辩,守之以陋;武力毅勇,守之以畏;富贵广大,守之以俭;德施天下,守之以让。此五者,先王所以守天下而弗失也。反此五者,未尝不危也。故老子曰:服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弊而不新成。
武王问太公曰:寡人伐纣,天下是臣杀其主而下伐其上也。吾恐后世之用兵不休,斗争不已,为之奈何?太公曰:甚善,王之问也。夫未得兽者,唯恐其创之小也。已得之,唯恐伤肉之多也。王若欲久持之,则塞民于兑,道全为无用之事、烦扰之教。彼皆乐其业,供其情,昭昭而道冥冥,于是乃去其督而载之木,解其剑而带之笏。为三年之丧,令类不蕃。高辞卑让,使民不争。酒肉以通之,竽瑟以娱之,鬼神以畏之。繁文滋礼以飱其质,厚葬久丧以伣其家;含珠鳞施纶组,以贫其财,深凿高垄以尽其力。家贫族少,虑患者贫。以此移风,可以持天下弗失。故老子曰: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也。
【译文】
太清问无穷:你知道道吗?无穷说:我不知道。太清又问无为:你知道道吗?无为回答说:我知道道。太清又问:你所知道的道也有特征吗?无为接着回答:我所知道的道有它的特征。太清问:道的特征是怎样的呢?无为回答:我所知道的道可以弱也可以强,可以柔也可以刚;可以阴也可以阳,可以暗也可以明;可以包裹天地也可以应对无穷。这就是我所知道的道的特征。太清又对无始说:刚才我问无穷有关道的问题,无穷说:我不知道。我又问无为,无为说:我知道。我又问:你能说出它的特征吗?无为说:我能说出它的特征。我说:这特征是怎么样的呢?无为回答说:它是可以弱也可以强,可以柔也可以刚;可以阴也可以阳,可以暗也可以明;可以包裹天地也可以应对无穷。这就是它的特征。这样的话,你是否能回答无为知道和无穷不知道哪个对哪个错呢?无始回答说:说不知道的恰恰说明他知道的深奥,说知道的恰恰说明他知道的肤浅;说不知道的恰恰说明他知道了它的实质,说知道的恰恰说明他只知道它的外表;说不知道的恰恰说明他知道了它的精粹,说知道的恰恰说明他只知道它的大概。太清听后仰天叹息说:这么说来,不知道的却是知道,知道的却是不知道。谁晓得知道的却是不知道,不知道的却是知道呢?无始接着说:道是不可闻的,能听闻到的就不是道;道是不可见的,能看得见的就不是道;道是不可言说的,能言说规定的就不是道。谁晓得生成有形物体的是无形的道?所以《老子》说:天下人都知善之所以善时,也就会显出不善来。所以说智者不言,言者不智。
白公问孔子:人可以密谋吗?孔子不回答。白公又问:假若像石头一样扔到水里,怎么样?孔子说:吴越地区善于潜水的人可以把它捞起来。白公又说:假若像水一样泼入水中,怎么样?孔子说:菑水和渑水汇合一起,但辨味专家易牙能尝辨出来。白公于是说:这么说来,人就根本不能和他们密谋了?孔子说:怎么说不可以啊!那些能明白你说话意思的人就可以和他密谋呀!但话又说回来,那些能明白你说话意思的人,你不去和他说,他也会明白。争夺鱼的人没有不湿衣服的,追逐野兽的人没有跑得慢的,他们并不是乐意这样做,而是利欲之心驱动他们这样做。所以,最高妙的话是不说出来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