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道应训
治理国家的,把死转移到他身上,不吉利。子韦又说:那可以转嫁到百姓身上。景公马上说:老百姓都死光了,我当谁的君主?我倒情愿我自己一个人死了。子韦又说:可以转移到年成上。景公接着话题说:年成是百姓的命根子,年成不好闹饥荒,百姓必定没活路,做人君的让百姓的死来换取自己的性命,那还有谁要我做君主?好了,我的性命也注定要完结了,你也不必再说转嫁灾祸的事了。子韦听了这话后,起身转向北面,对景公行了个大礼说:我谨向你表示祝贺,苍天在上能听到人间的一切,君王刚才讲了做人君的应该如何对待臣民的三条原则,上天也必定会给你三个赏赐,今晚荧惑星一定会移动三舍(心、氐、房),你也必定会延年二十一年。景公不解地问:你凭什么说这样的话?子韦说:你讲的做君主的三条原则,所以上天也必有三赏,荧惑星移动三舍,每移动一舍就经过七个星座,三七二十一,所以君王能延长寿命二十一年。我愿爬伏在陛阶下等候着,如果荧惑星呆在原处不移徙,我情愿替君王去死!景公说:可以。当天晚上,荧惑星果然移徙三舍。所以《老子》说:能够承担国家祸殃的,才配做天下的君王。
从前,公孙龙在赵国的时候,对弟子们说:一个人如果无技能,我是不会和他交往的。这时,有位身穿粗布短衣,腰际索着粗麻绳的客人来见公孙龙,说:我能大声呼喊。公孙龙回头问弟子:我门下可有能大声呼喊的弟子吗?弟子们回答:没有。于是公孙龙说:那么就让这位客人入我门下吧!几天以后,公孙龙带着弟子前往燕国游说。到了黄河边,看到渡船在河对岸,便叫那位能呼喊的弟子呼喊摆渡船上的艄公,此人只呼喊一声,渡船便摇了过来。所以圣人处世,不拒绝每一位有一技之长的人士。这也就是《老子》说的:人没有无用的人,物没有废弃的物,这就叫做含藏着的聪明智慧。
楚将子发率军攻打蔡国,胜利而归。楚宣王亲自到郊外迎接子发,封给他百顷良田和执圭的爵位。子发推辞不接受,说:治理好楚国的国政,使各诸侯都来楚国朝拜,这是君王的德行所致;发号施令,军队还没会合上去敌军就逃跑了,这是将军的声威所致;兵卒上阵打败敌军,这是百姓的力量所致。利用百姓的功劳而取得爵禄,是不仁义的。因此子发是坚持推辞不接受。所以《老子》说:功成业就而不居功夸耀,正因为不居功,所以这功绩也就不会泯灭。
晋文公征伐原邑,和大夫们约定三天攻克。但打了三天,原人还没投降,于是文公依约下令撤兵离去。身边的军官们就说了:再坚持一、二天原人就会投降了。文公说:我当初不知道原邑不可能三天内攻克,但我与大夫们约定三天内攻克,现在三天已过,如果继续攻下去,就会失去信用,这样既使得到原邑,我也不会做这样的事的。这事被原人得知了,说:有这样讲信用的君王,还不投降干什么?于是纷纷投降。温邑人听说原人投降,也就请求投降了。所以《老子》说:深远幽昧之中,却有它的精质;这精质非常真诚,真诚中有它的诚信。所以美好的言辞可以博取尊敬,美好的行为可以超越众人。
公仪休担任鲁国的国相,非常喜欢吃鱼。全鲁国的人都向他献鱼,公仪休一律谢绝不收。他的弟子劝他说:先生你喜欢吃鱼,又不接受别人送的鱼,为什么呢?公仪休回答说:正因为喜欢吃鱼,所以才不接受别人送的鱼。如果你收下了别人送的鱼,就有可能被君王罢免相位,这样反倒吃不到官府供给的鱼;不接受别人献的鱼,也就保着了相位,反倒能长期吃到官府提供的鱼。这位公仪休真算是懂得为人也为己的人。所以《老子》说:置自身于最后,结果反而能占先;置自身于度外,结果反而能安存。这不正是由于他没有私心?所以能成就他的私心。换一种说法是: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侮辱。
狐丘的一位老人对孙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