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卷十二 道应训
再说,人无完人,只要经过权衡认为说话者的长处能发扬就行。在这件事上,桓公做对了,因此他果真得了一位人才。所以《老子》说: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宇宙间的四大,而王居其中之一。这是说君王应像天地大道那样包容一切。

    大王亶父住在邠的时候,翟国人经常来侵扰。于是大王亶父拿着皮革、布帛和珍珠玉石赠送给翟国人以求和好太平,但翟人不肯接受,说他们要的是地盘而不在乎财物。大王亶父向百姓解释说:和人家的兄长一起生活而杀死他的弟弟,和人家的父亲一起生活而杀害他的儿子,这样的事情我是做不出的。大家都好好地在这个地方生活下去吧!当我的臣民和当翟国人的臣民有什么不同呢?况且我听说了,不能因贪得养生之物而伤害性命。于是大王亶父拄着手杖离开了邠地,百姓们成群结队地跟随着他离去,后来在岐山下建立了周朝。大王亶父可称得上保重生命的人。即使富贵,也不因财物而伤害自身;即使贫贱,也不因为贪利而拖累形体。现在有人从祖先那里接受了爵禄,就生怕会丧失,而对来之不易的生命却轻易地抛弃,这难道不糊涂吗?所以《老子》说:看重自身而为天下人,有这种美德的人可以将天下托付给他;爱惜自身而为天下人,有这样美德的人可以将天下寄托给他。

    中山公子魏牟对詹何说:我虽身处江湖过着隐居避世的生活,但心中还是老惦记着朝政,我该如何办才好呢?詹何回答说:就珍惜生命吧!能珍惜生命也就能轻视利欲。中山公子魏牟又说:我虽然知道这个重生轻利的道理,但还是无法战胜这名利的欲念。詹何回答说:你不能自制欲念,那么就听其自然、顺随它。听其自然、顺随它,你的精神就不会出毛病。反过来,你既不能自制欲念,又要勉强压制不愿顺随,这才会受到双重损伤;如受到这双重损伤的人就不会长寿。所以《老子》说:知道保持平和纯厚之气的道理叫做常,懂得这种常的称为明智。纵欲贪生就会有灾殃,欲念支配淳和之气就会逞强。因此,运用涵蓄着的光,返复到观察细微的明。楚庄王问詹何:怎样才能治理国家?詹何回答说:我只明白修养自身,而不知道怎样治理国家。楚庄王又说:我现在能够登位为君执掌朝政,希望学习一些持守国家的方法。詹何于是接着说:我还没有听说过自身修养得很好而国家却乱哄哄的事例呢!我还同样没有听说过自身不修养而国家治理得很好的事例呢!所以治国之本在于治身养性,我不敢以一些枝末的内容来回答您。楚庄王听后说:说得好。所以《老子》说:修养好自身,他的德就会纯真。

    齐桓公正在堂上读书,一位做车轮的工匠在堂下砍削车轮,他放下手中的椎子和凿子,问齐桓公:君王您正在读的是什么书?桓公说:是圣人的书。这位叫轮扁的工匠又问:这位圣人还活着?桓公回答说:已经死了。轮扁马上说:那您读的只能是圣人的糟粕了。桓公听了,一下变了脸色,怒道:我读圣贤书,你这工匠凭什么讥笑我?你说出理由来也就罢了,如说不出理由来,就处死你。轮扁不慌不忙地说:好的,我说出道理来。我试试拿我做车轮的体会来说说这其中的道理:如果榫头大,榫眼开小了,就会涩滞安不进去;如果榫眼开大了,榫头做小了,太松滑动不牢。不松不紧,得心应手,达到神妙境界的技术,我无法传授给我的儿子,而我的儿子也无法从我这里学到这技术;所以我尽管年逾古稀、年老无力,但还得亲自做车轮。由此可见,圣人的话中如果有高深神妙的精华,但由于不能言传,所以也必定会随着圣人死去而带走,而只有那些可以言传的糟粕留下来。所以《老子》说:可以用言词表达的道并非常道;可以用文字叙述的名并非常名。

    从前,司城子罕辅佐宋君,一次他对宋君说:国家的安危,百姓的治理,均取决于君王施行赏罚。这爵禄的赏赐,是人民所喜爱的,就请您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淮南子简介 >淮南子目录 > 卷十二 道应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