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性本善__学习心得02
色的片子,代表妄想。我们见不到真心,为什么?因为有这三样东西,妄想、分别、执着具足,把我们的眼睛给蒙上了,见不到宇宙的真相,那是十足的凡夫。当我们要是放下执着,对于身体不执着,一切人、一切事都不执着。什么叫不执着?就是你不要勉强,一切随缘,什么都好,不执着,你红色这片执着放下了,这时候我们看到外面的境界比较清楚一点了。但是还是没有看到真相,还有分别、妄想。这时候,放下执着的人我们称为阿罗汉,这是小乘圣果。再继续把分别也放下,这个人我们称为他叫菩萨。你看,他剩下一点妄想,看外面的世界就看得更分明。但是还是没有完全获得外界的讯息,真实的讯息还是被挡住,被过滤了,那是我们有妄想;我们虽然没有分别,但是还有妄想,还会起心动念。起心动念都放下,这时候本来是佛。
所以佛告诉我们,其实真心怎么见到?就是把这三样,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恢复到本来的面目,那就是你的真心。所以,妄想分别执着它挡住了我们的六根,挡住了外边的这些真实的环境。其实它没有改变外面的环境,没有改变我的眼睛,也没有改变外边的这些景象。我们的眼睛好比我们的真心,外边的景象是真心所现的境界,如果我们用这些妄想、分别、执着挡住,虽然真心没有变,外面的境界也没有变,但是我们自己糟蹋了自己。这是很冤枉,你把它放下,真实就现前。
这里讲到『而心无色』,心不是物质,色是指色法,它代表物质。当然讲到色,这里面包括了五蕴,五蕴分别是指色、受、想、行、识,《心经》上讲的五蕴,五蕴皆空,这个五蕴。色受想行识,色是代表物质,受想行识那都是指精神这一部分。受就是指感受;想就是指这些念头、想法;行是指念头生灭不停,这是行;识是指他的阿赖耶识含藏。所以这个心,心不是色,也不是受想行识,没有办法用看这些色受想行识的方法去见到真心;就是你眼看不到,耳听不到,身体接触不到,连你的意识心想都想不到。所以它是『不可见取,但是虚妄』,不能够见,就是代表我们眼根去见,取就是执着。用眼根来做代表,换句话说,六根都一样,六根都不能够达得到真心,也不能用执着或占有的心去见到真心,所以它「不可见裙。佛门里面经常有句话叫做「不可思议」,不可用思惟、不可用议论,就是什么样的方式你都没辙,你都没办法达到真心。那怎么办?就叫你不可思议,就让你别思、别议;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的时候,真心就自然现前。
这种方式在《般若心经》里面给我们讲,这是用观照的功夫,像观自在菩萨他能照见五蕴皆空。观世音菩萨你看他修行的方法,他是用观照,他不是用六根去看、去想,那是用妄想分别执着,他不用,他离开妄想分别执着,这就是用观照。这样子的话,就像刚才我们这三片东西都放下了,就不会扭曲这个事实真相,我们有妄想分别执着,都统统把事实真相给扭曲了。
六道轮回里面,其实这也是一个虚妄的境界。我们说离开六道轮回,超越十法界,就入了一真法界,那么一真法界到底在哪里?告诉诸位,决不会说一真法界和六道轮回是分开的,两个地方,不是,六道轮回和一真法界它是圆融在一起。当一个人迷的时候,他就在六道里面,悟的时候,他就在一真法界里面。就好像一个人看月亮,月亮的好丑随着他心情变化不一样。你看从古到今看到月亮吟诗填词的人很多,有的人欢乐,有的哀伤,看的都不一样,同是个月亮。你看李白,这是唐朝的诗仙,就写了一首「月下独酌」,他说「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你看,李白他一个人在月下喝酒,很高兴,自得其乐。有的人,像张九龄,一首「望月怀远」这首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