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要_太虚法师
果鲜有不弄成石破人伤之危险者。不但治世如此,而学佛亦是如此。例如一般狂禅、狂密,口头上谈的,夸大而无所忌惮,自谓是佛的大无畏。所谓‘口口谈空而行在有中’,‘将如来解回为己见’。要解除这种猖狂的病,是在切实奉行十善;否则无论技术多大,见闻多广,皆是堕三恶道的因子,不能成为菩萨行也。

    (3)对治欲高福薄而培福现在的人,大抵心比天高而命薄如纸,不肯自修福德而时时想把他人压下去,把自己高举起来。不改转此心而平心奉行十善,培修福德,必将愈加堕落而无从振拔,但心高并非不善,要在能培福德,如佛果的功德以及天龙的威力等,皆由十善福德而成;否则、单是心高而不去增长善业,培植福德,则终日在烦恼中出没,决没好的结果;甚至非走入自杀的途径不可!想济世利人的,尤须培修福德。昔有一法师讲经甚好,而没有人听,后来有一圣僧,谓此由汝没有福缘所致,以后应多做利人的事。依之而行,后来说法就有人听了。所以想在世间立大功建大业的人,必须要多培福德,修习利己利人的十善业行。

    二、经题与译题

    甲、释经题

    佛书大分三类,所谓经、律、论三藏是也。经即契经,谓契理契机之经常大法。经由佛说,故云“佛说”。佛即觉者,是具足无量福德智慧究竟圆满同虚空如法界的尊称,而此中专指应生印度的释迦牟尼而言。释迦是姓,译能仁;牟尼是名,译寂默。佛为开示众生畅悦本愿,故说此经。此经名“十善业道”;十善业道的意义,在后经文上当讲。善之义从业上说,业即行为,即道德学伦理学上的行为,依佛法可谓为善行学。业之善者,须在空间上于人于己皆有利益;在时间上通现在未来皆有利益。若不顾他人或未来的利益,只贪自己眼前相似的利益,即成为恶业,以大乘利益为前题的利他善业,结果自他俱利;以损恼大众为前题的害他恶业,结果自他俱害。善恶之标准,大略如此。道即能通之道路。十善业是光明达道,不是十恶业的黑暗险径。行于十善业的道路上,最低可成人天乐果,高则可至于三乘圣果,故曰‘十善业道’。

    乙、释译题

    佛应生在印度,此经是在龙宫中说的。记载的文字是梵文,译成中文的法师,是唐时从于阗国来中国的。于阗在现在的新疆省,唐时尚未属中国版图。这位遍通三藏的法师,名实叉难陀,此是梵语,译为贤喜。八十华严也是这位法师译的。此经在唐时,同本异译的,更有义净三藏所译的:佛说海龙王大乘经。由此知道此经是确有梵本根据的,有事实历史的。

    释经

    甲一、证信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此一段文,是集录的人所记本经是何人在何地何时为何人面说的信史。“如是”即指此经。“我闻”之“我”,是和合总体的假名,非我执之我。不言耳闻而言我闻,是表亲闻可信。“一时”即机教相契,说听俱讫之时。不指出一定的年月日时,因处所不同,彼此历法有异;而佛说法时而天上,时而人间,时而龙宫异国,故不指定月日。佛的意思,在上已释,此显说者,本经所记之文即此佛之所说。龙宫是说经处所,娑竭罗是梵语,此云鹹海。在大盐海中,有龙王之宫殿为龙所居。佛典之言龙,与通俗所说兴云致雨之龙稍异,佛经中有天龙、空龙、陆龙、海龙,此鹹海龙即海龙。世间一般人皆知龙系有神通变化之动物,今之生物学家考察古时地上之动物,亦谓有龙,且曾有以龙为世界主人翁的一时代。今阿非利加洲的地上,犹遗留有活的陆龙,故为可信。但今世之龙,或在虚空,或在海中,皆人力所不能到之处,故不与人相交涉。佛在当时所偕同之声闻大弟子等,皆能有教无类,随类说法,故佛说法之处,有一天上,二人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十善业道经简介 >十善业道经目录 > 讲要_太虚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