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 第二讲
十善业道经讲话第二讲各位听众!今天的佛教之声,仍由南亭法师宣讲十善业道经,下面是南亭法师的话,由本台代为播送:各位听众!上星期一,已将十善业道经的题目讲完了,现在再讲翻译这部经的人,因为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切经典,在佛灭度以后,经过他的大弟子们的整理,都保存或流传在印度地方。我国东汉明帝的时候,佛教才开始传来,经典也陆续经人翻译,而普遍的传到全国。那末!这部经,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翻译到中国来的呢?经上说:唐、于阗(音田ㄊㄧㄢˊ)国三藏(音葬ㄗㄤˋ)沙门实叉难陀译。唐、是国号。于阗、是西域的一个小国家的名字。三藏是:经藏、律藏、论藏。沙门、是出家人的通称,就和普通人都称先生一样。实叉难陀,就是十善业道经的翻译者。译、将梵文翻译成中国文。中国历史上,在东晋、宋、齐、梁、陈、隋的所谓六朝之后,有个唐朝,唐朝的开国皇帝姓李名渊,他在隋朝封唐公,灭了隋朝,统一中国,立国号就叫做唐。于阗国、据古典所说,当中国汉朝的时候,西域已有此国,可以说是一个古国了。地在葱领之北,唐朝时,藩属于中国。满清时为中国收为属地,名叫和阗州。民国以来,属新疆喀什噶尔道。大概在新疆省的边境,为中印交通的要道。于阗国、固然老早就有大乘,而大乘之来中国,又多由此地。十善业道经的翻译者,实叉难陀法师,正是于阗国的人。三藏者: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之间,所说的佛法,可以分成三藏:第一、经藏、经藏的内容,大部分是阐发宇宙人生之所由来,以及教导弟子们学佛的经过和方法。第二、律藏、律藏等于一个国家的法律,也就是佛弟子在行为上所当禁止的戒条,如不杀生,不偷盗之类。第三、论藏、关于研究讨论,经藏律藏中许多问题的记载,称为论藏。三藏也就是三类,佛教所特别注重的三个条件是:戒、定、慧,都分别包含在这三藏之内。藏者、包容的意思。这三类的典籍之中,含藏(音仓ㄘㄤˊ)了很多的功德,所以称为藏。实叉难陀法师,学通三藏,所以称他为三藏法师。因此、三藏法师、也就等于某某学的博士一样。沙门、印度的风气,是凡出家学道的人,通称为沙门。沙门、翻译成中国话,就是息心,息灭恶心而勤修善法的意思。四十二章经上说: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故曰沙门。实叉难陀,就是翻译本经的人。他是于阇国的人。他的名字译成国语为学喜。高僧传上说他智度恢旷,风格不群。不但博通三藏,连外道的学说,他都知道。唐朝的女皇帝武则天,历史上批评他许多坏处,可是他对于佛教,却很有大功。他对于东晋时,翻译的六十卷华严经,认为不甚完备,听说于阗国有华严经的梵文原本,于是乃差派使臣,到于阗国访求,并聘请实叉难陀担任翻译的能手。因此、实叉难陀法师,携带梵文华严经和使臣,一齐来到中国,那时候,正是则天皇帝证圣元年。武则天就请他在东都大遍空寺翻译。武则天亲自到场拈香,做序文,题写第一品的名字。到证圣二年,翻译成功,共计全经八十卷。他先后翻译的经,总有十九部,本经是其中的一部。译,就是翻梵语而为华文,这是大家应该知道的。以上将翻译法师的名字讲完了,以下就开始讲经。每一部经不管经文的长短,都应该分个段落。讲起来才有个头序。所以我把这部经前后分成四分,再冠以甲、乙、丙、丁,使看的人,容易分清眉目。那四分是:甲一、证信分,甲二、缘起分,甲三、宗要分,甲四、流通分。每分里再各各分章分节,讲到的时候再说。现在先讲甲字下第一段、证信分。经上说: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婆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这一段经文就是甲一、证信分。什么叫做证信呢?证者、证据。信者、信仰。有这一段经文做证据,才能取信于天下后世。好像现在的开会,必须有纪录簿,记载会的名称,开会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