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 第二讲
地点,出席人的签到,决议事项的记载,在法律上才能生效。如是的两个字,是指定以下的全部经文。我闻的我,是纪录这部经的纪录人,阿难尊者的自称。闻就是拿耳朵来听。一时、是说经的时间。佛、就是说经主席释迦牟尼佛。娑竭罗龙宫,是说法的地方。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是在会的听众。阿难尊者,是佛的堂弟,聪明智慧,博学多闻。他出家以后,随释迦牟尼佛当侍者,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切经藏,他负有记录的责任。说经的时间,应该有年月的记载,因为释迦牟尼佛的说法,或在天上,或在人间。人间又有各国不同的历法,所以不便记载,只好笼统的说是一时。一时者、听者愿意听,而讲的人也愿意讲的那个时候。佛教的术语,叫做机教相扣。娑竭罗龙宫,是说法的地方,而娑竭罗是龙王的名字。龙有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的四生。其形似蛇,本应属畜生道,因他过去的修行,夹杂著有特殊的福业,所以能飞行变化,随意大小,兴云降雨,为祸为福。因此、这一类高级的龙王,其地位常与其他的天众、神众、并列为八部之一。而且龙族众多,又统治了水族,所以也有王。龙王是龙众中最有福德的,所以也有宫殿的居处,金衣玉食的享受。法华经上,有八个龙王,娑竭罗是其中的一个。娑竭罗译成国语是碱海,娑竭罗龙王,居住在这海中,以居处得名,所以叫娑竭罗龙王。法华经上说,他的女儿,年始八岁,受文殊菩萨的教化,即身而往南方无垢世界,转变男子而成佛道。足见龙族,虽是畜生道摄,也具有成佛的可能性。十善业道经,就是释迦牟尼佛在娑竭罗王宫中为龙众而说的法。八千大比丘,三万二千菩萨。八千和三万二千,这是比丘和菩萨的数目。释迦牟尼佛,有四众弟子,四众弟子中,进修的方法,又有小乘和大乘的不同。小乘偏重于自利,大乘多重于利人;比丘是出家众中的小乘,菩萨多属于大乘,而且不限于在家出家。比丘译成国语有三个意思:第一,是乞士。乞、就是乞化。佛制比丘,不许种田、做生意、或做工、做官、只许乞食为生。因为不事生产,才能专心乞求佛法,资养慧命。第二、是破恶。恶、指贪、嗔,痴爱的烦恼,比丘能破除这些烦恼,所以叫破恶。第三、是怖魔。魔、是一种带著邪见而修福的人,他也照样住在天上,可是他专以破坏佛法为能事。比丘、在乞授净戒时,能使魔宫震动,因为邪不胜正,使他恐怖,所以叫怖魔。菩萨、译成国语叫觉有情。有情、就是指我们这些众生,因为我们都是有生命而怀有贪、嗔、痴、爱的情计执著。菩萨不惜牺牲自己,出生入死的化导我们,所以叫做觉有情。摩诃萨,就是大菩萨。当然、他的含义还多,这里姑且从略。末了、让我来拢总重说一遍吧。如是这部十善业道经,是我阿难亲自听来。是某一个时期,教主释迦牟尼佛,在娑竭罗龙王宫中,为龙族的众生而说的。当时在座的比丘有八千人,菩萨有三万二千之多。这是本经的证信分。今天讲到这里为止,下星期一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