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注
患,一者诸龙皆被热风热沙着身,烧其皮肉,并及骨髓,受大苦恼;二者恶风暴起,龙宫之内,宝饰衣服均被吹失,龙身自现,受大苦恼;三者龙王在宫娱乐,金翅大鸟辙人宫中搏而食之,诸龙恐怖,受大苦恼。
△三劝。
汝今常应如是修学,亦令众生了达因果,修习善业。汝当于此正见不动,勿复堕在断常见中,于诸福田欢喜敬养,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养。
非颠倒见,名为正见,即是通达性空,深信因果也。断见者,谓执身心一期,断绝不续。常见者,谓执身心三世,常住不灭,此‘二总名边见,皆是拨无因果,既是邪见。既于正见坚固不动,则应于诸福田广修善业。田以生长为义,能生福善,如田生物,故名福田。福田有三:一者敬田,即恭敬三宝也;二者悲田,即布施贫穷也;三者恩田,即孝养成父母师长也。或云八福田:一佛、二法、三僧、四父母、五师长、六贫人、七病人、八畜生。
△二别明十善功德有三:初总明善法,二广明业道,三结示宗要。初中有五;一标宗、二征释、三明益、四定义、五列名。今初。
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
诸恶道者:谓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也。
△二征释。
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
思惟者,心缘于境,思量分别也。观察者,心缘其事,彻照分别也。《梵网经》云:诸佛子当行、住、坐、卧日夜六时,常生大乘善信,发菩提心,念念不去心。《遗教经》云:“汝等昼则勤心修习善法,无令失时,初夜、昼夜亦无有废。”常当摄念在心,若失念者,则失诸功德。常自省察,不令有失,是则于我法中能得解脱。
△三明益。
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
以恒念善法无有间杂故,所得三种胜利:一者断一切恶,二者成一切善,三者得亲近一切善知识。
△四定义。
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
人界之生名为人身,天界之生名为天身。声闻者,生于佛世,间佛声教,悟四谛法,断见思惑而人涅槃,故名声闻。独觉者,出无佛世,常乐寂静,独自修行,观十二因缘,觉悟无常,断惑证真,故名独觉。菩提此云觉悟,《大智度论》卷五十三云:“无学智慧,清净无垢,名为菩提。”《显扬圣教论》卷七云:“菩提五种分别者:一种性、二方便、三时、四证觉、五解脱。种性者,声闻菩提依钝根种性,独觉菩提依中根种性,无上正等菩提依利根种性。方便者,声闻菩提由行六处善巧方便,独觉菩提由多分行甚深缘起善巧方便,无上正等菩提由五明处善巧方便。时者,声闻菩提极少三生修行而得,独觉菩提由百大劫修得,无上正等菩提由三大劫阿僧企耶修行而得。证觉者,声闻菩提由师证觉,独觉菩提唯誓自利,无师证觉,无上正等菩提自利利他,无师证觉。解脱者,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所证转依,解脱烦恼障、解脱身摄,无上正等菩提所证转依,解脱一切烦恼障及所知障、解脱身摄及法身摄。”若法能成就此五者,是为善法也。
△五列名。
此法即是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
言业道者。《大乘义章》卷七云:“起作名业,能通名道。”总相如是,于中别论,释有三义:一对思以辨,不善业思能起杀等,故名为业。杀等十种通畅前思,名为业道。二对果以辨,杀等十种能起来报,故名为业。通人至果,称曰业道。三当相辨释,杀等十种缘中集起,故名为业。若望业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