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佛说注
》云:“道名能通。”此三更互相通,从烦恼通业,从业通苦,从苦复通烦恼,故名三道。诸趣者,《俱舍论》卷三云:趣谓所往。《大乘义章》卷八云:“因能向果,果为因趣,故名为趣。”即地狱、饿鬼、畜生、人、天、阿修罗也。轮转者,旋转三界六道生死,无脱出期,与轮之转无穷已也。

    △二举证。

    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同,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

    形色种类各别不同者,苦道;心者,烦恼道: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者,业道也。

    △二明性。

    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心如幻。

    无色者,无质碍故。不可见者,不可示现故。不可取者,不可执着故。集者集聚,起者生起,是心但由众缘和合而生,故云集起。主者谓体是常一,而有主宰事物之用,即是我义,无主故无我。我所者,我所有法,无我故亦无我所。作者谓有我能用手足等作众事者,无我所亦无作者也。幻者谓世有幻术,依草木等幻作人畜,宛似往来动作之相,须臾术灭,还成草木,以不实事惑人眼目,故曰幻也。心亦如是,无其实体,但彼因缘变现诸法也。《维摩经》云:诸法不有亦不无,以因缘故诸法生。无我无造无受者,善恶之业亦不亡。《大乘起信论》云:虽观一切法皆无自性,本来寂灭,而亦即见因缘和合善恶业报,不失不坏。

    △二,明正行,有二:一总明善业致福,二别明十善功德。初中又三,一标。

    智者知己应修善业,以是所生蕴、处、界等皆悉端正,见者无厌。

    蕴者五蕴,谓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蕴者积聚之义。五蕴和合,假名为人。处者十二处,谓内六处眼、耳、鼻、舌、身、意,外六处色、声、香、味、触、法。处者心、心所生长门义,六根六境为生心、心所用之处故,即开彼色蕴为五根、五境及法处之一分,合彼受等四蕴为意处、法处也。界者十八界,谓六根界眼、耳、鼻、舌、身、意,六尘界色、声、香、味、触、法,六识界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即于十二处中开彼意处、法处为八界:意界、法界、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意识界也。

    △二证,有四,初以佛德为证。龙王,汝观佛身从百千亿福德所生,诸相庄严,光明显曜,蔽诸大众,设无量亿自在梵天悉不复现,其有瞻仰如来身者,岂不目眩?

    一切善法总名福德。自在梵天者,即魔醯首罗天,居色界顶,为三千大干世界主。如来者,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故名如来。如来圆满无量善行,故相好光明亦无有边,超过一切世间也。

    △二以菩萨为证。

    汝又观此诸大菩萨,妙色严净,一切皆由修习无量福德而生。

    更无等比,更无过上,故称曰妙。庄严清净,故曰严净。菩萨位居学地,故云修习无量福德也。

    △三以八部为证。

    又诸天龙八部众等大威势者,亦因善业福德所生。

    八部众者:一天;二龙;三药叉,此云勇健,鬼道所摄;四乾闼婆,此云香阴,嗅香而长养故,为天帝释乐神;五阿修罗,此云非天,果报类天而非天故;六迦楼罗,此云金翅鸟;七紧那罗,此云非人,为天帝释歌神;八摩喉罗伽,此云蟒神。

    △四以众生为证。

    今大海中所有众生形色粗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种种想念,作身、语、意诸不善业,是故随业各自受报。

    《大集经》云:或有诸龙所受乐报,犹如诸天,或有受乐如人,或如饿鬼,或如畜生,或如地狱,受大辛苦。又《长阿含经》云:龙有三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十善业道经简介 >十善业道经目录 > 佛说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