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智慧真言
这一本经。我们要知道这个法之所以非常殊胜!是因为它是随顺宇宙的真理法则来生活、来修行的,所以当然非常的殊胜无比!反观我们的生活之所以没办法自在,修行之所以没办法洒脱,主要原因就是我们没办法随顺宇宙的真理法则来生活、来修行。宇宙的真理法则是什么呢?就是缘起性空,而无住性就是佛性、就是空性,无住心就是佛心、清净心。像天上的云之所以能够自在洒脱,就在于它的无所祝云它随顺当下的因缘,风来了,该去那里它就飘到那里,该成为什么形状它就成为什么形状,一切就是那么样的自在洒脱。反观我们平常生活之所以不自在,就在于我们处处执着,处处住心,因此才会有种种的烦恼、痛苦。相信今天大家能够听到这个殊胜的大法,都是具有大因缘、大福报,非常难能可贵的!对于这么好的因缘,大家要好好的珍惜、把握,并且要好好的善护念之。接下来我们看《六祖坛经》的第八段经文:
八、我此法门,从上已来,顿渐皆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敦煌本)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念为宗,是惠能大师的三无思想。也是《六祖坛经》的中心思想,也有人说是惠能大师禅法的主要思想,更有人说是惠能大师的主要修行法门,同时也是南宗禅最大的特色。为什么说无相为体呢?「无相」就是诸法的「实相」,实相就是无相,就是空相。所谓「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是就理体上来说的。所以《金刚经》说:离一切相名为诸佛、如来,或称为「真如」。无住是心的本性。也就是说一切心都是无住性的。如惠能大师:「无住者乃人之本性,即于诸法上念念不祝」有所住就有系缚,系缚就是被绑住了,无住就没有系缚,没有系缚就能解脱自在。如《金刚经》:「若心有住,即为非祝」各位,我们的心要住在哪里?就是无祝无住性就是空性,就是佛性,无住心就是清净心、智慧心、佛心。无念为宗是惠能大师禅法最重要的思想,无念不是没有念,无念就是《金刚经》所说的「无住生心」,无就是「无所坠,念就是「生其心」。惠能大师当初就是听到这一句话而开悟的,所以惠能大师说:「何其自性本自清净」。清净心就是无住生心。我们常常听说惠能大师因为听到《金刚经》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开悟的,其实前面整段话都是重点,那一段话呢?就是佛陀告诉须菩提说:「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上面这段话都是重点,佛陀要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清净心就是无住生心,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大师就是听到这段话而开悟的。而这也是惠能大师后来所说的无念。惠能大师:「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白牛车就是成佛。又说:「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由此可知无念的重要性。总之,惠能大师的禅法虽然立有无相、无念、无住,其实是总摄于无念,无念才是他最主要的禅法,细分才分成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而这三无思想就是来自于《金刚经》,三者的关系是互相融摄,相辅相成的。接着来看《六祖坛经》的第九段经文:
九、吾常愿一切世人,心地常自开佛知见,莫开众生知见。(敦煌本)惠能大师希望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能常开佛知见,不要开众生知见。的确,我们学佛就是要开佛知见,不要时常开众生知见,开凡夫知见。佛知见,就是觉知见,能够开佛知见、开觉知见,修行必定是跟善法相应,跟清净法相应,跟无我、涅槃、解脱相应。反之,如果时常开凡夫知见,开众生知见,那我们的修行必定是跟杂染法相应、跟我执相应、跟无明、烦恼相应。希望大家要时时开佛知见,不要时常开众生知见。如此修行才能自在解脱!接着我们来看《六祖坛经》的最后一段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