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__第十四讲
    《六祖坛经》十四讲

    (附注:每期讲稿都由弟子们根据录音整理。师父很忙,不能亲自审稿。限于水平,若有错字漏字,敬请大家原谅!阿弥陀佛!)

    我们上一次讲到这个地方,学道者思之,若不识法意,自错犹可,更劝他人;自迷不见,又谤佛经。说实在话,我每次读到这段经文,我冷汗都出来了。为什么呢?六祖大师这句话是一面非常明亮的镜子,放在我们每个人的面前,自己照自己,我们平常总是用电筒去照人家,面对六祖大师这句话,就面对一面镜子,照自己。学道者,学道这两个字,古时候,他包括所有所有求真理的人,都用这句话。佛教也用,道教也用,儒家也用。孔子有一句话招人道也用了这个道字。就是凡是寻求真理的人,都应该思考这个问题,若不识法意。如果你不明白这个道理,自错犹可,更劝他人,这个犹可两个字,意思太深了。而且用的太微妙了,六祖大师用了这两个字,犹可,这个犹可是犹可以还是犹可怜?自己错了是还可以呢?还可怜呢?这个可字下面应该接什么?怎么解释这个可?这就很微妙了,换句话说一语多关,他没有说自错犹可也没有说自错犹可怜,他说自错犹可,说上句就把下句涵盖在里面了,其实我们是犹可以还有可怜,自己错了,自己错了还可以,还说的过去还要劝他人错,自己已经够可怜了还要乱说乱讲,导至他人也可怜,也就是自己堕落了还要牵扯他人一起堕落,这就是六祖大师的这句话。自迷不见,又谤佛经。佛法本来就是破迷开悟的,迷信这个字眼本来就是佛法要医治的重病,迷信是一种很深的病,佛法就专门治这个病,但是什么时候佛法被戴上迷信的帽子啊?而且我们学佛的人不知道学什么?我都遇到这样的人很多啊!师父啊,其实我都信你们这个迷信的,每当我遇到这样的人,还是你不要信最好了。我们这个迷信你最好跟他脱离关系。这叫什么事啊?他还以为说这句话跟我套近乎呢,以为这样说以后,我跟他有认同感,跟我站在一条战线上来了,师父啊,其实我都皈(ban)依佛门了,师父两年前你亲自给我皈(ban)依的,连皈依那个皈字他都念成板依了,他还说我是亲自给他板依的,亲自板依,简称为亲板。这么简单的都错了,还不要说更深的。这个话把天下学佛的人都给提醒了。我们出家多年的师父,学佛多年的居士,面对这句话问一问,我懂佛法吗?你知道什么是佛法,这句话看来问起来很简单,我学佛多年了,我还不懂什么是佛法吗?你就不懂。你真的不懂,我学了很多名词术语埃你学的那些名词术语经不起我一驳,经不起我一反问,一问就把你问倒了。比方说你学佛二十年了,那么我反问你学佛为了什么?学佛为了了生死啊,学佛为了生死解脱埃那么我就问你了,你解脱没有啊?如果我再问的狠一点,学佛也要生,不学佛也要生,学佛也要死,不学佛也要死,我没有看见那一个学佛的不死啊,我也没有看到那个和尚活一千岁啊!出家也要生病,出家也要死,那你为什么要学佛?这个问题很现实吧,我看到很多出家多年了,还说什么啊,哎呀!这个佛法里面说的这些神奇鬼怪的事情啊,我也没有看见,我也没有遇见,我也没有看见那个和尚有神通,我也没有看到那个师父有不得了的本事,不就照样过日子,照样吃饭睡觉嘛,有什么好稀奇的。是啊!这个问题很严峻呢,这个问题如果不问了,不客气的说,我们很多人学佛不是在学佛,顶多我承认你在赶学佛的热闹,追学佛的这个时髦,甚至把师父当明星来追,这个社会上追明星是一种时髦,你追师父也是一种时髦,师父也成了明星了嘛,是啊,自迷不见,还谤佛经。还有诽谤,还要用自己的行为言语诽谤。所以,佛法的根从哪里认识呢?从懂得什么是三宝?佛宝是什么?法宝是什么?僧宝是什么?为什么要称为宝?宝就是宝贝啊,珍贵,很难得,很稀有才叫宝,不懂的就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记__第十四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