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__第十三讲
这样卖弄的。有没有学问呢?还是有点学问的。学问倒是有,谁受得了这个学问呢?所以,道要怎么通流啊?道需通流。佛法在哪里去悟啊?就在生活当中去悟。生活当中就透出佛法来了。怎么悟啊?刚才举了一个反面的例子,我们回头再举一个正面的例子,有两夫妻不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是男的大一岁,女的小一岁,就生到同月同日,两夫妻一辈子非常幸福,家里面书香门第,各方面都很好,到了七十一岁这一年,老头子七十一岁,两夫妇加起来一百四十一岁,那个先生七十一岁,老太太七十岁,刚好一百四十一岁,的俩夫妻同月同日生,就请了一个先生给他们写寿联,据说是请纪晓岚给他写,纪晓岚一听很不容易啊,七十古来稀,这么洒脱,这么幸福很难得。略加思索,上下联就出来了,上联是: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花甲加花甲、外加三七岁月,三七二十一,刚好一百四十一岁嘛,上联多好,下联是:古稀双庆还多一个春秋。这个上下联简直是拍案叫绝了,也只有这两夫妻活出这样的精彩出来,也只有纪晓岚写出这样的精彩出来。所以叫: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个春秋。古稀就七十岁嘛,一百四十一岁。要怎么样才通流啊?要这样通流。不能自负,自负是什么?自己捆绑自己就是自负。所以我们经常讲不要执着,不要执着,如果你错误理解不要执着的话,那就错得一沓糊涂了,师父我不执着,我说好,你不要执着,厕所和厨房你都不要分了,我这个人现在都不执着了,香的就是臭的,臭的就是香的;厕所就是厨房,厨房就是厕所。那你今天中午炒菜你就拿到厕所里去炒,蒸馒头你就跑到厕所里面去,茅坑上面蒸馒头。这个就不执着,这不执着你生活的了吗?如果谁要真的这样去做,第一不是佛法,第二不是世间法,第三只有一个结论脑子不正常了。所以怎么样叫不执着?怎么样叫破执着?怎么样叫通流?若言常做不动是,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却被被维摩诘呵。这里六祖大师又举了一个例子:如果这样死呆板的去做,就像有人说师父我入定了,我说你怎么入定的?我眼睛一闭坐在那里就入定了,我说你这样定,定功好不好。那要怎样才好呢?我拿一个长的一颗钉子把你定在那里这样才好,这样死板的不叫定,佛门所讲的定是承担力,是很活勃的智慧,舍利弗是释迦牟尼佛声闻众当中的大弟子。他坐在树林里面打坐,都被维摩诘菩萨批评了一顿,你这个样打坐是不行的。这个典故不光是在佛陀的时代有,历史上一直以有啊!我们最有名的马祖大师,在他没有成道之前,没有开悟之前就是这样的典故嘛,马祖大师的老师,南岳怀让禅师,就是这样点拨马祖的。马祖大师在那里打坐,坐到一动不动。这个怀让祖师看到他不错,机缘成熟了就要点拨他。怎么点拨呢?佛门的艺术,佛门的教育怎么教育?这才叫高水平呢,怀让祖师就拿了一块砖头,在他打坐的旁边哗哗哗这样使劲磨,哎呀!吵死他了。吵的他简直没法坐了,开是他强忍,咬牙切齿的忍住,后来实在忍不下去了,老和尚你在干什么呢?怀让祖师说:我在磨镜子呢。他说我在磨镜子,古时候不是有铜镜嘛,来磨磨就亮了嘛,不就照得见人了嘛,那个砖头怎么磨镜子?砖头怎么磨得出镜子出来呢?哦!就等他这句话,既然磨砖不能成镜,那么打坐岂能成佛?打坐倒是成不了佛,打坐的姿态比较标准的时候,倒是有点像一把水壶,佛倒是不像,像一把壶。那个紫砂茶壶,胖胖嘟嘟的蹲在那里,那个人打坐,坐的好的时候就像那样子。所以这个地方六祖大师他讲舍利佛的这个例子来举例说:打坐和修定,有定慧的功夫,和成佛这些概念都不能够混淆,混淆这些概念的话,那就闹笑话了。可是话又说回来,我们千万不要拿着上半句,就不要下半句了,听师父说打坐不能成佛,那我现在就不打坐了。卖嘴皮子,卖弄嘴皮子,光会说不会做了。就成了棉花匠的姑娘只会弹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