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__第十二讲
把双脚并拢,咚一跳,咣就掉河里了。一下就掉到河里了,他很生气他说:你看你怎么讲话的,你叫我跳就跳到河里了嘛,我没有跳过去嘛。这个小孩哈哈大笑,我不是叫你这样跳,这个小孩走过来说:这个脚一腾空,脚一迈不就过去了嘛。这个小孩说我叫你这样跳,这个秀才很生气,你这哪里叫跳过去啊,你这叫垮过去。(众笑)你跳就是双脚并拢这样跳,你看是秀才错了?还是小孩错了?所以这个理解问题怎么理解?如果死板理解的话,所有死板理解的人,都要跳在河里面站在里面。所以,菩提只向心觅面活活勃勃的,这个活活勃勃不是无边无际不是没有分寸,不是不知进退,这个要千万注意,我们不要认为佛法强调活勃这一活勃就泛滥成灾了,就乱套了,乱了方寸了,这个不行。听说依次修行,天堂只在目前。天堂地狱在哪里?在每个人的心里。心在哪里?在每个人的生活当中。光讲心里就成了一个遥远的概念,不现实,天堂地狱在哪里?在心里。天堂只在目前,地狱它也只在目前,所以一点也不玄。一点也不遥远。所以六祖大师说了这首无相颂,这首无相颂千古流芳,没有什么奇特深奥字眼,也没有什么让大家晦涩难懂的话,每一句都非常实在,他是最好的诗最好的词又是最好的境界,六祖大师不会写诗,但他写出了最好的诗,六祖大师没有学过词,怎么写偏题文,但是他写出了最好的,说出了最好的。所以我们研究诗词的人要读好诗吗?去读一读从古到今高僧大德德开示,高僧大德开悟以后写出来的诗句,那是世界上最好的诗句,他不光诗给你文学上面的享受,他还给你人格上面,思想上面,智慧方面很多很多享受。所以后人通过佛法的熏陶以后就总结从来了,写诗怎么写啊?学诗犹如学参禅,不悟真诚妄百年,不用呕心并提肺,须知妙语出天然。就怎么一首诗,学诗犹如学参禅,写诗就象参禅一样要开悟,学诗犹如学参禅,不悟真诚妄百年,你不悟当中的真谛,不开悟的话,一百年也写不出来好的词句,无须呕心并提肺,不要写到死去活来的地步,不要把心都挖出来了,肺都挖出来了写到这种程度,好像语不惊人,死不休一样,非要写出让人家惊恐万状那种词句,才叫好诗。不是须知妙语出天然,天然的才是美妙的。美妙的一定来自天然的,接下了,六祖大师说:善知识!总依偈修行,见取自性,直成佛道!法不相待。众人且散,吾归曹溪。众若有疑,却来相问。这个是六祖大师最后的总结,希望依照他所说的偈语修行,总依偈修行,见取自性,直成佛道,法不相待。佛法就是活在当下。没有等待,做功德不要等待,做善事不要等待,要修行也不要等待。如果要等待,我现在没有钱,等到我有钱的时候再做功德吧。我现在没有空,等到我有空的时候在做功德,我现在没有方方面面的条件。你到是讲等,可是很多时候客观上没有机会等。古时候有这么两个师父,两个人商量好了说:我们要去朝普陀山。然后一个说:我们计划一下,过一段时间去朝普陀山,另外一个说:好啊,好埃两个人就商量好了,过了一年多,过去是走路嘛,差不多一年多以后,两个人就见面了,那个师父说:我已经朝普陀山都回来了。这个师父说:嗨你什么时候去的?我刚刚跟你商量好,没有多久我就走了。你呢?我还在攒这个路费呢。你要攒多少钱才够啊?他说:这个住宾馆多少钱,请人抬轿多少钱,坐滑竿多少钱,喝水多少钱,什么什么多少钱,他算了一大笔帐。另外这个人说:我没有带钱,我身上一分钱没有就出门了。你怎么出门的?看到有人家的时候我就讨一碗斋饭吃。没有人家的时候,我就摘两个野果子吃,路边有泉水我就捧一捧泉水喝了,我就走了。所以这个人朝普陀山去回来完成了,这个人还没有动身呢。做功德也是这样子埃你说我等到我有时间了,有时间了阎王野通知你报道了。你说我等到我有钱了,你这辈子都没有钱怎么办呢?做功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