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__第九讲
了。到这个地步,你才能够邪正尽打却。你没有到这个地步,你千万不要提早打却。到哪一步说哪一步的话,你提前打却,就要把自己打乱了。此颂是顿教,亦名大法船。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这是六祖大师这段偈语最后的总结。这就是顿教法门,顿悟的顿,彻彻底底。修禅宗就要这样彻彻底底。不彻底,就只有从理论上感觉一下禅的味道。真是痛快淋漓啊!犹如非常锋利的一把刀,一点犹豫一点停留都没有,就这样哗一下从头到脚一刀就下来了,这就叫顿。此颂是顿教,亦名大法船。也叫做大法船。大乘佛法小乘佛法,不管是读乘(sheng)也好,读乘(g)也好,大乘小乘,说的就这个意思。就像船一样,有大船小船。看它的承载能力载重,它能够载重多少?自行车就是小乘,相比自行车,三轮车就是大乘。所以大乘小乘是一个相对概念,不是一个绝对概念。彼此相对照,哪个大哪个小?六祖大师所弘扬所传授这个法门,是上上乘法门,是最高法门。高在哪里?就是彻彻底底,一点犹豫都没有。可是众生的接受能力有限。我们讲六祖大师传授的这个法门是最上乘法门,其实整部佛法,释迦牟尼佛讲的任何一个法门都是大乘。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对比一下就知道了。对比什么?对比自觉,就是我们前面讲的那个话题。自觉就是大乘,不自觉就是小乘,再不自觉就没乘。大乘小乘怎么来的?就这么对照出来的。佛法强调的是一个高素质的问题。如果迷了,那就经累劫;如果悟了,那就是刹那之间的事情。所以,迷和悟在一瞬间。经文到最后,师曰:今于大梵寺说此顿教,普愿法界众生言下见性成佛。六祖大师总结的说,这次在大梵寺讲经说法,目的就是让一切众生成佛。成佛干什么?成一个觉悟者、智慧者。从一个迷迷糊糊的凡夫,成为一个觉悟者智慧者,就是佛。佛就是觉悟者智慧者。成佛了还要吃饭的,成佛了也还要穿衣的。成佛要生活,不成佛也要生活,我们在座的有没有对我刚才这句话感到奇怪的?成佛了还要穿衣,还要睡觉,还要生活。是吗?是。何以见得?以什么为凭据呢?以《金刚经》为凭据。读过《金刚经》吗?《金刚经》一开篇,释迦牟尼佛带着他这些大弟子,托钵化斋,吃饭洗脚,敷座而坐,然后讲经。释迦牟尼佛成佛了,他也在吃饭,众生也在吃饭,吃饭的状态不一样、质量不一样埃糊里糊涂的生活也叫生活,非常觉悟的生活也叫生活;非常苦闷的过了一天算一天,非常开心的过了一天也算一天。成佛,成个什么?就成这个埃非常非常泾渭分明的这个根本知见,如果没有扎根的话,从这个地方你错了,你后面全错了。为什么?你连佛是什么都没搞清楚?哦!成佛了就盘个腿坐在那里,阿弥陀佛!大家都来供我,是不是啊!师父修行干什么?修行成佛干什么?成佛就是把我全身贴上金,坐在那里,大家都来供我,你成神经吧。(众笑)这个知见,六祖大师用这么朴实的语言,在一千多年前,这么直白的告诉我们。希望法界众生在他讲经说法这个言句下面顿见真如本性,顿悟菩提本性,成佛,就是要成这个。让我们从愚痴、迷茫、上当受骗的状态,改变成明朗、智慧、觉悟、开心的状态;从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改变为自己当家作主。有一位很有成就的禅师,他有一个习惯,什么习惯?他平常打坐、讲经、睡觉的时候,坐在那里自言自语,自己呼唤自己:主人翁,哎!他自己答应,主人翁,哎!莫打磕睡喔!噢,知道啦#当时有人说这个和尚修行出问题了,已经说鬼话了。是说鬼话吗?不是。是呼唤自己提醒自己。我们读禅宗故事,肯定会读到这个故事。要不然你们自己在打坐、睡觉的时候也试一下。你说主人翁,哎!不要打磕睡喔,噢!你试试看。不要打磕睡是什么意思啊?不要迷糊,不要糊涂,这个磕睡不是睡觉的磕睡,是提醒自己不要迷糊啦!我们之所以状态很糟糕,就是迷糊了,就是一个磕睡接一个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记__第九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