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__第八讲
是佛日增辉,下联是*轮常转。比喻:佛日,佛法就象太阳,放着永远的光;*轮,佛法就像车轮,把佛法比喻成轮宝、车轮,弘扬佛法,就是推动这个车轮不断地转动。为什么要比喻成车轮呢?它里面有几层意思,就是不断弘扬、不断推动,而且它有力量,所有邪知邪见就像螳臂挡车一样,自不量力!一切邪知邪见在佛法这个车轮面前通通被压得粉碎,这就是把佛法比喻成车轮的用意!这里六祖大师讲的也是这个意思。代代相传,佛法不是自私的,不是对某些人说,对某些人保留,对某些人要吝啬,没有这个说法。若不同见同行,在别法中,不得传付。不同见不同行就是对面不相识了。你说了我不愿意听,我说了你也不愿意听,既不志同也不道合,这样子还谈什么呢?所以说,如果这样子,在别法中。不得传付。损彼前人。究竟无益。只闻来学,未闻往教。只闻求学求教,哪里听说老师去强行拉住人家说我来给你讲吧、我来给你讲,哪有这种道理呢?这样子的话,一点儿益处都没有,而且还对古来的高僧大德有所损害,于法门有所损害。恐愚人不解,谤此法门,百劫千生断佛种性。断佛种性!为什么要这样强调?就是这个缘故。所以六祖大师要反复强调它的份量,生怕愚痴的人不理解,反而诽谤佛法,诽谤佛法还断了他的善根种性。善知识!吾有一无相颂,各须诵龋在家出家,但依此修。若不自修,惟记吾言,亦无有益。这里六祖大师用最精炼的语言作了一首无相颂,来告诉大家。还没有说这个颂之前,他说,如果没有照这个道理去修,只是把我说的话拿来当作一种谈话的资本,甚至对别人炫耀的资本,那一点好处都没有。所以若不自修,惟记吾言,亦无有益,一点利益都没有。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这是第一首,四句为一首。说通、心通,可以用另外一个说法教通、宗通,宗教皆通,宗教圆融。佛门经常用这样的词语来赞美某位高僧大德,说他宗教圆融、宗教皆通。我们千万不要看到这句话又理解错了,宗教皆通?哦,这个宗教也通,那个宗教也通。在佛门里面宗、教这两个字,宗是宗,教是教。宗就是禅宗,教就是教下,宗门教下。一个字理解错了就全错,从头到尾全错光了。说通就是教下,什么教下呢?宗门以外的都是教下。比方天台宗、华严宗、慈恩宗、三论宗,这些教下,谈论教理的,从理门入,庞大的理论体系,这个叫说通。宗就是禅宗。当然,佛法里面讲到宗,讲到教,有很多这方面的开示:通宗不通教,开口就乱道,通教不通宗,犹如独眼龙。这类似的开示很多。我们读这些字句的时候,千万千万要注意,不要拿起来就跑,拿来就当成自己一种谈话的资本。因为往往这些词句、语句当中有很多很多份量你还没有搞清楚。从佛法的历史上看,通宗的人通教的人,一个历史现象折射出来,还是禅宗它的承担力超过了很多很多宗派,尤其在续佛慧命、承担如来家业的时候,显得特别特别明显。很多祖师大德,因为受到禅宗熏陶以后,就把他的整个心量打开了。这是一个既是事实,又耐人寻味的现象。通宗的人敢于检讨自己,敢于承担自己,敢于反省自己,敢于容纳天下!也因为如此,所以住过丛林的人和没有住过丛林的人有很大差别。才有了生归丛林死归塔、只在丛林里睡觉,不在小庙里修道这一类似的字句,这是千锤百炼,不是一朝一夕出来的。原因是什么?是他熏陶出很多宝贵的东西。六祖大师出生在唐朝,那个时候很多的现象都出来了,《六祖坛经》里有很多这样的记载,到后面也会提到。敢于承担,敢于检讨,敢于顶风冒雪把众生的慧命担在自己肩上,这不是说说而已!责备人家容易,责备自己很难很难的!六祖大师他老人家出现在世间,目的是干什么?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他老人家的第一句话就堂堂正正很威严地提出了他的宗旨,凡是心外求法,凡是心不正的都是邪宗。换句话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记__第八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