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__第七讲
高境界?三昧是什么?谈般若,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有不同的概念。般若有不同的层次,可是我们连文字都还没有理解它搞清楚它的能力,就来谈实相般若,在有些时候就显得很苍白、很假。比方祖师大德给我们的开示,这是文字吗?是文字。是语言吗?是语言。你说:我这些都不要,我直接达到实相般若就可以了。那么我反过来问你,达到实相般若就相当于博士境界,博士的境界回过头来看硕士的境界、看学士的境界不成问题了吧。这个比喻虽然有点牵强,是用世间法来比喻,就相当于爬楼梯一样,你能够说你自己已经爬到第一百层了,我就问你:第九十层第几步第几步是个什么境界,你讲给我听,你一定能够讲得出来,才算真实。因为从高层次讲低层次这一定讲得出来的,从低层次讲高层次那是讲不出来的,没有达到那个境界,不知道上面是个什么情况。如果自己说自己是站在第一百步楼梯上面的境界了,可是你问他第七十层、第八十层、第五十层是个什么境界,他都说不上来,甚至莫名其妙,这就是自欺了!自己欺骗自己。这个最高境界,三昧这个字眼就告诉了我们。三昧是什么?正受。三昧是印度语,大家不要理解错了,这个三昧不是一二三的三,是印度语翻译成中国话,叫三昧,读音发这个音,理解错了就差之毫里失这千里。我们说三藐三菩提,三昧,三摩地,这些名词术语,都是从印度语翻译成中国话,我们不能用中国的数量单位简单地从字面上去理解:三昧,那前面还有一昧,还有二昧。照你这样理解三昧,那还有四昧五昧六昧呢!?要达到这个般若三昧,须修般若行。怎么修般若行呢?持金刚经,念诵金刚经。诵经,诵经要用什么态度来诵呢?要以不求甚解的态度。什么叫不求甚解?不求甚解这四个字说得有点文言文。说形象一点,什么叫不求甚解?就是什么都不管,一门心思就这样老老实实的诵、念,就叫不求甚解。不要去问、去理解,去追求思考这是什么意思。读书千遍,其义自现。这句话尤其是放到读经典当中,特别特别有用处。我们读经典,什么叫经典?经天地而不朽,亘古今而不变,才叫经典。经之典之,恒长永久,经得起时空的检验才叫经典。否则,什么叫经典?由于她(经典)是高度智慧的结晶,由于她份量很重,所以简单地理解都是以管窥豹,就像拿一个竹管子去看一个豹子一样,看不全面,只能看到豹子的一个斑点。当知此功德无量无边,经中分明赞叹,莫能具说。见性、诵经、开悟这些功德无量无边,经中已经说得很清楚。此法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小智小根人闻,心生不信。这里六祖大师强调了这么一句话,说他传授的这个法门是对最上乘人最上根基人所讲的。为大智人说,是对大智慧的人讲的。为上根人说,是对最上根的人讲的。小根小智就算听了,他也不相信。是不是?是。我们反躬自省,自己想一想,确实是这样的。听了没有啊?听了。你听进去多少啊?我听某某法师讲这部经,听某某法师讲那部经,在哪里哪里又听了哪部经,我听了多少部经了。听了经有什么好处啊?听了经我也没感觉有什么好处埃是不是?反问一下,你听经有什么好处啊?没什么好处,感觉好像还是这样。而且,信没有呢?听经相信了吗?我们自己给自己打一个分数,听经以后你信了吗?能够打个半信半疑都已经不错了。你信不信,我们在这里讲经,比方我说:喂,你们知不知道,昨天有一个人在外面一条街旁边,南明河上面,捡到一个垃圾袋,打开垃圾袋,你们猜里面有多少钱?二百万。他捡到一个垃圾袋里面就包着二百万块钱哪!保证我说完这句话,一会儿听完经很多人都跑去捡垃圾袋了。为什么?听经的诱惑力没有二百万的诱惑大呀。如果发动大家说南明河当中有很多垃圾需要清理,谁都不愿去清理。如果你说南明河的垃圾里面经常发现钱,保证一夜之间一个垃圾袋都没有了!都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