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__第六讲
证菩提下面加一个注解我看不顺眼的不度,没有下这样的注解。也没有说曾经诽谤过佛法的我也不度,也没有说谁谁谁我不度,甚至没有皈依佛门的,没有履行过什么手续的我都不度,地藏菩萨没有下这样的注解,说明什么呢?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佛菩萨的慈悲是不讲条件的。不讲条件那为什么我们学佛法还要恭敬?因为这是我们自己应该尽到的本份啊!各尽各份。佛菩萨是大慈大悲的,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对众生无限的慈爱。众生不要搞错了,搞成好像佛菩萨欠我的一样,这就岂有此理了!你是菩萨嘛,你应该大慈大悲嘛。这个观点就彻底错了。一切即一,一即一切,来去自由,心体无滞,即是般若。一切即一,一即一切。这话乍一听有点怪怪的。什么叫一切即一?什么叫一即一切?比方说法律,这样法那样法加起来有三万条,三万条就是三万条,怎么能变成一条?三万就是一切,三万条也好,或许明天再修正一下,变成三万五千条,后天再发展一下变成五万条也好,它的目的是什么?没有两个目的,只有一个目的,叫你守法。如果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人,是一个自律性很强的人,知道自己当做不当做的人,他用不着去了解三万条五万条七万条八万条,他更用不着阳奉阴违去研究哪个地方有空子,谁研究出来的?想钻法律空子的人研究出来的。不想钻法律空子的人他甚至都不知道有多少条法律?他过得平平安安的,他一辈子都很平安。遇到什么境界他都很坦然,这就叫一切即一。我们写规矩写守则,第一条要怎么样,第二条要怎么样,第三条要怎么样,写了若干条,永远都不会完善的。这若干条对谁最有好处啊?对守法的人最有好处。对不守法的人你永远都要补充,这就叫一切即一,一即一切。来去是自由的。如果他心里没有悟到这个份量,他来去都不自由。记得有一回我们在讨论唯识法相宗,谈到《百法明门论》当中的一些问题,烦恼有多少个?大烦恼有多少个?小烦恼有多少个?随烦恼有多少个?这是唯识法相里面说的。正谈着外面就进来一个人。我把谈的内容写下来复印,印完发给大家。这个从外面进来的人他也拿了一张,他说:哎哟!大大小小一百多个烦恼。这么多烦恼要断的话好困难。困难吗?不困难。挑拨是非是烦恼吧,恶语伤人是烦恼吧,偷东西是烦恼吧,是啊!真正要断烦恼,好,今天我就断这一条,不说是非,今天其他啥事都不做了,我就把不说是非这一条守好就可以了,偷东西还照偷,挑拨离间还照挑拨,你这样断烦恼的话一辈子都断不完的。你今天专门断挑拨是非,明天专门断偷盗,后天专门断心胸狭隘,那要断多少年啊?所有的烦恼都是心性上的污垢,一万个烦恼一万个污垢,你一天就彻底停止,把所有的污垢在这一刹那都全部洗干净了,这就一切即一了嘛。所以,心体无滞,即是般若。心体没有障碍。智就是障碍,这就是般若。善知识!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莫错用意,名为真性自用。这些般若智慧是从自性而生,不是从外面来的,外面也给不了我。所以佛法说开智慧,佛法没有说佛菩萨赐给我智慧。佛菩萨的智慧跟我的智慧是一样的。我们每个人本身就具备跟佛菩萨同样份量的智慧,只是我们自己现在还处于迷惑阶段。我们本身就是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珠,我自己没有认识到。佛菩萨做什么工作呢?把我们这个宝珠上面的污垢擦干净,这颗宝珠就值钱了。我们一看,哎呀!这颗宝珠原来是无价之宝。没有认识到之前随便乱丢,这就没有自尊自爱。所以不要错用了意思。这是六祖大师的叮咛。一真一切真。心性真了,举手投足都真了。心量大事,不行小道,一真一切真,一不真一切都不真。这个人非常潇洒,原因是什么?他心里潇洒。这个人非常痛苦,原因是什么?他心里痛苦。这个人挥手投足都是我非常羡慕的状态,原因是什么?他心里有一个活泼泼智慧的状态,所以他举手投足一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