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__第五讲
,说,曰:此衣表信,可力争耶。这个衣钵是代表一种信物,代表佛法的见证,难道是能够抢的吗?放在石头上面以后,能隐于草莽之中。惠能大师就躲在草丛里面,惠明至,提掇不动。惠明这个僧人,跑了老远看到这个袈裟在石头上面,啊,欣喜若狂,过去拿,拿不动!很奇怪吧。读《坛经》往往这些地方感到奇怪了,很不可思议,一件袈裟有多重呢,一个钵有多重呢,为什么会象生了根一样拿不动呢?尤其是这些地方不要忽略过去,为什么会拿不动?因为:有不可思议的付出才会有不可思议的感应!有不可思议的修行才会有不可思议的成就!你想要有不可思议的境界,你必须要有不可思议的付出。要感天动地的成功,你得有感天动地的付出啊!当然不可思议!祖师大德的成就不可思议,凡夫的业障也不可思议。一个人倒霉也是不可思议的。一个人业障现前的时候也是很想不通的,我为什么会这样呢?那你也做了感天动地的事情,所以才会那样啊!所以宇宙人生、生命现象、生命的过程、生命的表露本身样样都是不可思议。不是只有这桩事不可思议,桩桩事都不可思议,没什么奇怪的,我们用心去想一想就知道了。乃唤云,这时候惠明就着急了,拿不动这个袈裟,着急了就大声说话了: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当时的惠能大师还没有剃度呢,六祖大师这时候还只是一个行者的身份,行者就是准备出家还没有正式剃度,这个身份叫行者。说:行者,行者,我是为佛法来的,我不是为抢袈裟来的。这话也是半真半假!能遂出,盘坐石上。惠能大师就从草丛中走出来,坐在石头上面。惠明作礼云,这时候惠明恭恭敬敬的顶礼,两个人面对面了,你既然说是为佛法来的不是为抢袈裟来的,你样子也要做得像嘛!所以他顶完一个礼,然后就说:望行者为我说法。希望你给我讲佛法。惠能大师说,能云: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你既然是为佛法而来,不是为抢袈裟而来,那么你现在就把整个身心清净下来,一念不生,我就给你讲。良久,惠明曰,良久就是过了好一阵,半天没讲话。为什么要良久?为什么要良久?我们经常忽略这些最不该忽略的地方。身心清净,一分恭敬得到一分佛法利益。我经常看到一些讲佛法和闻佛法的现象都不好,轻慢佛法是有罪的,慢法罪。轻慢人都会有罪过,更何况轻慢佛法?一边啃着鸡腿,一边喝着啤酒,一边喝着茶,一边吃着东西,滴滴嗒嗒的,我们来谈论一下佛法吧!?嘻皮笑脸的:唉,你那个佛法的什么道理啊,讲给我听一下;你们佛教的那个词语是什么意思,讲给我听一下。这些就很荒谬了。你就是世俗间找人问路都还要客客气气的,是吧!我们之所以得不到佛法的利益,很多时候把不该忽略的忽略了。讲法的人也是,也不看对象,也不看自己的身心状况,烦恼重重,习气满身,燥动得不得了,焦燥不安,心浮气燥的就在那里讲佛法。这哪里是在讲佛法,纯粹是在出洋相!!佛法不是在这种情况下讲的。要辩论佛法,要辩论吗?你看西藏那些喇嘛是怎样辩论的。绝不是脸红脖子粗,你骂我,我骂你,互相挖苦,互相嘲讽,互相用一些恶语来攻击对方,哪里是那样的!不是。真正辩论佛法,哪怕辩论到唇枪舌箭的地步,心情都是非常洒脱光明的。是用佛法的知见、佛法的修证来折服对方。就算对方输了,赢了的人也不是一派洋洋得意的样子,一派俗不可耐的样子,不是。那个辩经你看到没有?其实不是只有西藏才有,从古到今,汉传佛法、藏传佛法、南传佛法,不同宗派都是这样,只是现在我们很多地方失传了,或者做得不够,西藏有些地方做得多一些,看得要明显一些。辩经的那个甲方乙方一个站着,一个坐着,一个挑战的,一个应战的,都是满腹经论。一方回答不上来了,另一方不就赢了吗!赢了的就在输了的这个人头上摸一下,被摸的那个人就很惭愧,低下头笑一下,不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记__第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