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__第五讲
    《六祖坛经》第五讲

    上一讲我们讲到惠能大师作了一首偈。他老人家这首偈一作出来,就惊天动地、流芳千古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首偈语。经文接下来是这样的:书此偈已,徒众总惊,无不嗟讶,各相谓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时使他肉身菩萨!惠能大师把这首偈语说出来,张日用居士替他写在那个墙上。一写出来,当时在场的其他所有出家人都吓了一大跳。互相就说:奇怪呀!实在不能以貌取人呀!没想到他这么一个其貌不扬的人,会说出这么利害的话出来,没想到他竟然象肉身菩萨一样!祖见众人惊怪,恐人损害,遂将鞋擦了偈,云亦未见性。众人疑息。五祖大师也看到这首偈了。看到大家这么惊恐,就担心有人损害六祖。为什么要损害呢?大家心里面都有答案。所以五祖大师就用鞋底把墙上那个偈擦掉,擦掉以后说了一句亦未见性,没什么希奇的,没有见性。其他人一看五祖这个动作,哦,原来不怎么样!好了,没有什么可讨论的了,也没什么值得惊怪的了。次日,祖潜至碓房。见能腰石舂米,语曰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当如是乎。到了第二天,五祖大师悄悄地来到惠能大师舂米这个房子里面。看到惠能大师在舂米,就说了这么一句话: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当如是乎!凡是上求菩提大道的人,或者是求无上正等正觉之道的人,都是为法忘躯的!不仅佛法是这样,凡是求宇宙人生真谛的大圣大贤,在这个知见上都一样。孔子有这样的话朝闻道,夕死可矣早上明白了宇宙人生的真理,懂得了人的生命价值,就是晚上死了,也没什么值得可惜的了!反过来说呢,活了一辈子,胡里胡涂、浑浑噩噩的,这样的生命就没什么价值,或者说是活得很划不来!然后就问了一句话,五祖问六祖,即问曰:米熟也未。就是那个稻谷、米成熟了吗?能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这段对话很有意思。这个问话不是问其他,也不是问佛法。表面上看是没有问佛法,问的是米。米成熟了吗?惠能大师说:米已经成熟了,就是欠用筛子来筛一下!听话要听这个声音啊!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五祖就拿手里那个拐杖,在舂米的石头碓窝上面敲了三下,转身就走了。能即会祖意。这是什么意思呢?惠能祖师懂了。然后,三鼓入室。三鼓就是三更天。以前要打更,到一更打一下,过去都有这个习惯。到了三更天,六祖大师就来到五祖大师的方丈室里面。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五祖大师就用袈裟把窗户遮起来,不让人看见,灯光都不要透出去。给六祖大师讲《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整部《金刚经》讲到这个地方,这八个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们讲《坛经》前面一开篇,惠能祖师在叙述他卖柴的时候从一个诵经的客人那里,就是听到这句话开悟的。这个地方又提到这句话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八个字要好好去咀嚼!这个应字在这里读音应该读第一声,应对的应,不是应该的应。应对,跟一切境界相答对。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生心,在你应对一切境界的时候。这是从字面上很浅显的理解这句话。而这句话又不是从字面上能简单理解的。五祖大师讲到这句话,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到这个地方惠能祖师再一次大彻大悟。悟了什么呢?悟了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五句话是惠能大师大悟以后说的。每句话都有一个何期自性。何期自性,从字面上讲,就是没有想到原来如此、原本如此,自性就是这个样子的。我们还记得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时说的那句话吗?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道时说的那句话:奇哉!怪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佛陀成道的时候说奇怪啊!奇怪啊!这是一种感叹。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记__第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