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译文
经过去的事不可复得,要常思量以后的行为,念念圆明,自然能见到自心本性。善与恶虽然不同,但是本性并没有两样,这无二之性,就叫作实性。在实性中,善恶无染,这就叫作圆满报身佛。自性若起一念之恶,便能消灭万劫以来所修的善因;自性若起一念之善,便可灭尽多如恒河沙的恶业。从初发心一直到成就无上菩提,念念之间自见本性,不失正念,这就叫作报身。

    甚么叫作千百亿化身呢?如果不思量万法,自性本来就如晴空;如果对万法有了一念的思量,就叫作变化。思量恶事时,自心就能变化为地狱的境界;思量善事时,自心就能变化为天堂的境界;生起毒害之念时,自心就能变化为龙蛇的境界;生起慈悲之念时,自心就能变化为菩萨的境界;自性流露智能时,自心就能变化为上界诸天的境界;自性迷执愚痴时,自心就能变化为下方三途的境界。自性的变化非常多,愚迷的人不能省察觉悟,念念生起恶心,所以经常在恶道中行走。如果能回转一念的善心,就能生出般若智能,这就叫作自性化身佛。

    善知识!法身本来人人具足,念念得见自性,就是报身佛。从报身上思量万法,发智起用,就是化身佛。自己觉悟,自己修行自性功德,就是真归依。皮肉就是色身,色身譬若住宅,不可说是归依。只要能了悟自性中本具三身,就是认识自性佛。

    我有一首无相颂,如果能读诵受持,就能使你们累劫多生以来因迷惑所造的罪业在言下顿时消灭。颂说:

    迷人只知修福不知修道,所以只说修福就是修道。

    布施供养虽能得无边福,原来是由心中三恶造作。

    如果想以修福来灭罪业,来世即使有福罪业还在。

    只有向自心中根除罪缘,各自在自性中行真忏悔。

    倘能顿悟大乘真忏悔法,去邪迷行正道就能无罪。

    学道能够经常观照自性,就和十方诸佛等同一类。

    我的祖师只传顿教法门,普愿大家见性同证佛体。

    如果想要未来获得法身,必须离诸法相心中如洗。

    努力自见性不要空蹉跎,否则后念忽断此生休矣。

    若想觉悟大乘见自本性,虔诚恭敬合掌至心请求。

    惠能大师说:善知识!大家都应该读诵记取这首无相颂,并且依照此颂修行,如果听了以后能够立即见性,虽然离我有千里之遥,也如同常在我的身边一样;如果听了以后不能有所觉悟,即使就在对面,也如同相隔千里,又何必辛苦远来求法呢?希望大家各自珍重!

    大众听闻六祖大师的说法,无不心领神会,欢喜踊跃,信受奉行。

    第七机缘品

    六祖大师自从在黄梅得到五祖授衣传法以后,回到韶州曹侯村,当时并没有人知道这回事。村中有一位儒学之士名叫刘志略,对大师非常的礼遇尊敬。刘志略有一位姑母是比丘尼,法名无尽藏,经常诵念《大般涅槃经》,六祖一听,就知道经文中的妙义,于是就替他讲解说明。无尽藏比丘尼便拿着经文请问六祖。六祖说:字我是不认识的,但关于经义请尽量发问。

    无尽藏比丘尼说:字尚且不认识,如何能够理解经文的意义呢?

    六祖说:三世诸佛的微妙道理,并不在于文字上。

    无尽藏比丘尼听了非常惊讶,就到处去转告里中的耆宿大德说:这是一位有道的人,应当请来供养。于是有魏武帝曹操的远孙曹叔良以及当地居民,都争相前来瞻仰礼拜六祖大师。

    那个时候,宝林古寺自从经过隋朝末年的战火兵灾,已经成为废墟。于是就在古寺的原来基地上重建佛寺,礼请六祖前往住持。不久,宝林寺就成了一座名刹。六祖在宝林寺住了九个多月,又被恶党寻至追杀,大师就隐避在寺前山中,后来恶人又放火焚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