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山城堡战役——结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最后一战
线阵地,在中国与日本抗争的国际火线上,在全国国内政治关系上,将要起一个决定的作用了。”①
第二,自1935年华北事变后,由于空前的民族危机损害了中国各阶级和各阶层的利益。作为两大对立阶级利益代表的国共两党在抗日问题上有了一些共识,因而国共两党自1935年冬以来进行了秘密接触,虽然双方谈判进展不大,但却表现了双方有着改善关系的主观愿望。
第三,由于国民党内部矛盾的加剧和分化以及全国抗日高潮的到来,蒋介石此时坚持“剿共内战”的政策带有极大的冒险性,如对红军的“围剿”再遭失败,必将引起对内战政策的强烈不满的国民党内爱国人士和全国人民的坚决反对。
第四,山城堡战役对中共来讲既是一次考验,也是一次良机,只要中共取得山城堡战役的胜利,即粉碎了蒋介石的军事进攻,就能够使张学良、杨虎城及其他国民党内的爱国人士进一步认识到坚持“剿共内战”是没有出路的,从而加深他们与蒋介石的矛盾,对促进实现中共提出的“逼蒋抗日”方针起着重要作用,从而也为西安事变的爆发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但是此时蒋介石并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仍顽固坚持内战政策,急调260个团的兵力,以其嫡系胡宗南部为主力,向刚刚会师的红军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为了粉碎蒋介石的进攻和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党中央决定发起山城堡战役,红军三个方面军协同作战。11月17日,在萌城设伏痛击胡宗南部第二旅,尔后于21日在山城堡突然向胡宗南部七十八师发起进攻,经过一昼夜激战,“胡宗南部一旅溃败,一旅覆灭,其军心动摇已极”,①此役共歼敌万余人,余敌主力被迫退却,从而一举粉碎了蒋介石的军事“围剿”。
早在50多年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先生就在其著名的《西行漫记》中,以惊人的洞察力砰述了山城堡战役与西安事变爆发之间的密切联系;时隔30多年之后,曾为山城堡战役指挥员的彭德怀,在其自述中谈到山城堡战役时指出:“此役虽小,却成为促成西安‘双十二事变’的一个因素”。②如果说西安事变的爆发是中共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努力下,蒋介石仍顽固坚持剿共内战政策并威逼张学良、杨虎城进攻红军的必然结果,那么山城堡战役的胜利,则是促成西安事变爆发的点接导火线。
第一,山城堡战役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的军事进攻,巩固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使中共处在更有利更主动的地位上开展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从而为西安事变的爆发和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创造了前提条件。
山城堡战役前,蒋介石对中共为实现国共合作抗日建立统一战线的努力和诚意做了错误的理解。误认为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已是穷途末路”,声称“有绝对把握消灭共产党”,①并大举向红军发起进攻。当时中共所面临的军事形势非常严峻,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后,为了击破敌军进攻和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党中央发布了宁夏战役的计划。但由于敌情的变化和张国焘的干扰,使红军几次破敌计划连续落空。处在敌军重兵围攻回旋余地狭小的地区,宁夏战役计划被迫中止,红军不得不放弃西征开辟的新解放区东撤,而敌军穷追不舍,尤其敌主力胡宗南部更为骄横,步步进逼。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保卫陕甘宁苏区,促进抗日成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党中央决定发动山城堡战役。11月18日,党中央和红军三个方面军的主要领导人联合签发《决战动员令》,指出:“当前的这一个战斗,关系于苏维埃,关系于中国,都是非常之大的”,并号召红军全体指战员“粉碎这一进攻,开展新的局面。”
山城堡战役以红军的胜利和蒋介石的惨败而告终。这一战役的胜利给予进攻红军之敌以沉重的打击,充分显示